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0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0-15页 |
| ·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·地震灾害损失预测与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简介 | 第11-13页 |
| ·地震加速度等值线的绘制方法研究 | 第13页 |
| ·各章主要的研究内容及安排 | 第13-15页 |
| 第2章 基于有限地震记录点的地震加速度等值线绘制方法 | 第15-33页 |
| ·概述 | 第15-16页 |
| ·几种插值方法简要介绍 | 第16-18页 |
| ·距离加权插值法 | 第16-17页 |
| ·最近邻点插值法(Nearest Neighbor) | 第17-18页 |
| ·最小曲率法(Minimum Curvature) | 第18页 |
| ·加速度等值线确定方法 | 第18-22页 |
| ·基于最小二乘法的距离加权插值法 | 第18-19页 |
| ·方位加权的权重计算方法 | 第19-20页 |
| ·基于最小二乘法的综合加权插值法 | 第20-22页 |
| ·几个插值算例 | 第22-32页 |
| ·圆形衰减关系差值算例分析 | 第22-26页 |
| ·椭圆形衰减关系差值算例分析 | 第26-29页 |
| ·现场加速度分布区域的确定算例 | 第29-3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2-33页 |
| 第3章 基于PUSHOVER 原理确定能力曲线概述 | 第33-42页 |
| ·PUSHOVER 方法概述 | 第33-35页 |
| ·结构分析模型、结构构件恢复力模型以及水平荷载分布模式 | 第35-39页 |
| ·结构分析模型 | 第35-36页 |
| ·结构构件恢复力模型 | 第36页 |
| ·水平荷载分布模式 | 第36-39页 |
| ·基于PUSHOVER 原理确定结构的能力曲线 | 第39-4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1-42页 |
| 第4章 HAZU599 评估建筑物震害的理论方法 | 第42-52页 |
| ·HAZU599 评估建筑物震害的基本思路 | 第42-45页 |
| ·结构的能力曲线 | 第45-46页 |
| ·地震动的需求谱 | 第46-48页 |
| ·建筑物易损性曲线 | 第48-50页 |
| ·建筑物的易损性矩阵 | 第50-51页 |
| ·震害等级的划分 | 第50页 |
| ·建筑物易损性矩阵 | 第50-5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| 第5章 地震动需求谱确定方法 | 第52-61页 |
| ·概述 | 第52-53页 |
| ·非弹性反应需求谱曲线的确定 | 第53-60页 |
| ·几种强度折减系数简介 | 第54-59页 |
| ·建立非弹性反应需求谱 | 第59-6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0-61页 |
| 第6章 建筑物震害算例分析 | 第61-71页 |
| ·概述 | 第61页 |
| ·算例分析介绍 | 第61-7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70-71页 |
| 第7章 结语 | 第71-7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3-76页 |
| 致谢 | 第76-77页 |
| 个人简历 | 第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