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8页 | 
| ABSTRACT | 第8-10页 | 
| 缩略语表 | 第10-11页 | 
| 1 前言 | 第11-24页 | 
| ·高赖氨酸玉米研究概述 | 第11-13页 | 
| ·玉米作传统饲料的优缺点 | 第11页 | 
| ·高赖氨酸或优质蛋白玉米研究的意义 | 第11-12页 | 
| ·玉米籽粒胚乳的蛋白质 | 第12页 | 
| ·玉米醇溶蛋白 | 第12页 | 
| ·改善玉米胚乳蛋白质品质的突变基因及其遗传 | 第12-13页 | 
| ·Opauqe2基因研究进展 | 第13-17页 | 
| ·O2位点功能等位基因的结构与功能 | 第13-14页 | 
| ·O2基因的表达与功能 | 第14-17页 | 
| ·芯片杂交技术 | 第17-18页 | 
| ·鉴定与已知的顺式作用因子结合的反式因子的方法 | 第18-23页 | 
| ·凝胶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 | 第18-21页 | 
| ·鉴定DNA结合蛋白的方法及其比较 | 第21-23页 | 
| ·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23-24页 | 
| 2 材料与方法 | 第24-30页 | 
| ·植物材料和取材 | 第24页 | 
| ·与芯片杂交探针的制各 | 第24-25页 | 
| ·芯片杂交 | 第25-26页 | 
| ·EMSA分析 | 第26-27页 | 
| ·EMSA探针的制备 | 第26-27页 | 
| ·核蛋白的抽提 | 第27页 | 
| ·核蛋白浓度测定 | 第27页 | 
| ·靶定DNA末端标记 | 第27页 | 
| ·结合反应 | 第27页 | 
| ·显影和定影 | 第27页 | 
| ·磁珠分离法得到与靶定DNA区域结合的蛋白质 | 第27-29页 | 
| ·末端标记生物素 | 第27-28页 | 
| ·磁珠分离与靶定DNA结合的蛋白 | 第28-29页 | 
| ·分离出的蛋白检测和分析 | 第29-30页 | 
| 3 结果与分析 | 第30-42页 | 
| ·芯片杂交结果分析 | 第30-34页 | 
| ·差异表达基因的分析 | 第34-35页 | 
| ·o2/o2材料醇溶蛋白基因的下调表达及效应分析 | 第34-35页 | 
| ·修饰基因和γ-zein基因上调表达 | 第35页 | 
| ·EMSA分析结果 | 第35-39页 | 
| ·PCR扩增靶定DNA的检测 | 第35-37页 | 
| ·核蛋白的检测 | 第37页 | 
| ·核蛋白浓度测定 | 第37页 | 
| ·在EMSA中结合反应条件的摸索 | 第37-39页 | 
| ·EMSA分析结果 | 第39页 | 
| ·磁珠分离蛋白的检测 | 第39-40页 | 
| ·质谱分析结果 | 第40-42页 | 
| 4 讨论 | 第42-49页 | 
| ·o2籽粒不良性状形成的原因分析 | 第42-43页 | 
| ·修饰基因和γ-zein基因 | 第43-44页 | 
| ·在两套O2/o2 NILs中共同检测到的克隆数 | 第44页 | 
| ·在测序的差异克隆中没有检测到O2或o2基因本身 | 第44-45页 | 
| ·Dynabeads磁珠分离结合蛋白 | 第45-48页 | 
| ·质谱在肽及蛋白质测序中的应用 | 第48-49页 | 
| 参考文献 | 第49-57页 | 
| 致谢 | 第57-58页 | 
| 附录1 CTAB法抽提大量DNA及DNA的纯化 | 第58-59页 | 
| 附录2 CASpure Gel Extraction Kit纯化回收DNA | 第59页 | 
| 附录3 将片段与载体连接 | 第59-60页 | 
| 附录4 电转化 | 第60-61页 | 
| 附录5 核蛋白的抽提 | 第61-63页 | 
| 附录6 [γ-~(32)p]ATP标记末端DNA | 第63页 | 
| 附录7 4.5%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(60ml)配方 | 第63-64页 | 
| 附录8 SDS-PAGE凝胶制备 | 第64-65页 | 
| 附录9 SDS-PAGE考马斯亮蓝染色 | 第65页 | 
| 附录10 SDS-PAGE银染法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