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2页 |
1 文献综述 | 第12-24页 |
·藏鸡遗传资源现状及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·藏鸡遗传资源现状 | 第12-13页 |
·藏鸡的体型外貌 | 第12页 |
·藏鸡的生产性能 | 第12-13页 |
·藏鸡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·鸡基因组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·新基因的克隆方法 | 第16-17页 |
·SNP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| 第17-21页 |
·SNP的特点 | 第17-18页 |
·SNP的检测方法 | 第18-21页 |
·基于生物信息学SNPs侯选法 | 第18-19页 |
·直接测序法 | 第19页 |
·分子杂交法 | 第19页 |
·基于PCR法 | 第19-21页 |
·三个拟分离基因的研究进展 | 第21-24页 |
·MyoT基因 | 第21-22页 |
·Cacngl基因 | 第22-23页 |
·Camk2d基因 | 第23-24页 |
2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24-25页 |
3 材料与方法 | 第25-39页 |
·材料 | 第25-30页 |
·样品 | 第25-28页 |
·生长性状资料 | 第25页 |
·产蛋性状资料 | 第25页 |
·DNA样品 | 第25-28页 |
·组织样品 | 第28页 |
·主要仪器设备 | 第28页 |
·培养基、酶及试剂盒 | 第28页 |
·主要试剂及配制 | 第28-29页 |
·主要试剂 | 第28-29页 |
·主要试剂配制 | 第29页 |
·菌株 | 第29页 |
·主要分子生物学软件和数据库及统计软件 | 第29-30页 |
·主要分子生物学软件 | 第29-30页 |
·常用分子生物学数据库 | 第30页 |
·主要数据分析及统计软件 | 第30页 |
·方法 | 第30-39页 |
·藏鸡生长发育规律主要研究方法 | 第30-31页 |
·藏鸡生长发育规律(0-16周龄)研究方法 | 第30页 |
·数据分析方法 | 第30-31页 |
·鸡MyoT、Cacngl和Camk2d基因片段的分离方法 | 第31-33页 |
·PCR扩增引物设计 | 第31-32页 |
·PCR扩增条件 | 第32页 |
·PCR产物的纯化、克隆和测序 | 第32-33页 |
·DNA序列同源性检索鉴定 | 第33页 |
·cDNA序列分析 | 第33页 |
·鸡中几个侯选基因的SNP检测 | 第33-36页 |
·MyoT基因 | 第34页 |
·Cacngl基因 | 第34-36页 |
·Camk2d基因 | 第36页 |
·侯选基因与鸡经济性状的关联分析 | 第36-37页 |
·半定量RT-PCR进行MyoT和Cacngl基因组织表达谱研究的方法 | 第37-39页 |
·总RNA的提取、检测、DNase-Ⅰ处理及纯化 | 第37-38页 |
·RNA的反转录(Reversetranscription,RT) | 第38页 |
·PCR反应 | 第38-39页 |
4 结果 | 第39-65页 |
·各群体性能测定结果 | 第39-43页 |
·藏鸡、隐性白羽鸡和藏隐F1代产蛋性能分析 | 第39-40页 |
·藏鸡、隐性白羽鸡、藏隐F1代及75%藏鸡血液的杂种生长性能分析 | 第40-43页 |
·藏鸡早期生长曲线(0-16周龄)的拟合与分析 | 第40-42页 |
·藏鸡、隐性白羽鸡、藏隐F1代及75%藏鸡血液的杂种早期生长发育的比较 | 第42-43页 |
·鸡MyoT、Cacngl和Camk2d基因片段的分离、序列分析及鉴定结果 | 第43-46页 |
·引物特异扩增结果 | 第43-45页 |
·分离片段的序列分析与鉴定 | 第45-46页 |
·鸡MyoT基因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 | 第45页 |
·鸡Cacngl基因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 | 第45-46页 |
·鸡Camk2d基因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 | 第46页 |
·鸡MyoT基因、Cacngl基因和Camk2d基因遗传变异的检测 | 第46-58页 |
·鸡MyoT基因遗传变异的检测 | 第46-52页 |
·鸡MyoT基因第10外显子和3’-UTR突变位点的发现 | 第46-47页 |
·鸡MyoT基因第10外显子Hin6Ⅰ酶切位点多态性的检测结果 | 第47-48页 |
·鸡MyoT基因3′-UTR区RsaⅠ酶切位点多态性的检测结果 | 第48-50页 |
·鸡MyoT基因3’-UTR区BsuRⅠ酶切位点多态性的检测结果 | 第50-52页 |
·鸡Cacngl基因遗传变异的检测 | 第52-56页 |
·鸡Cacngl基因第2内含子,第3、4、5外显子及3′-UTR区突变位点的发现 | 第52页 |
·鸡Cacngl基因第2内含子长片段缺失/插入的检测结果 | 第52-53页 |
·鸡Cacngl基因第4外显子MspⅠ酶切位点多态性的检测结果 | 第53页 |
·鸡Cacngl基因第5外显子多态位点的检测结果 | 第53-54页 |
·鸡Cacngl基因3’-UIRMspI酶切位点多态性的检测结果 | 第54-56页 |
·鸡Camk2d基因遗传变异的检测 | 第56-58页 |
·鸡Camk2d基因第15外显子突变位点的发现 | 第56页 |
·鸡Camk2d基因第15外显子VspⅠ酶切位点多态性的检测结果 | 第56-58页 |
·部分多态位点与鸡部分经济性状间的关联分析 | 第58-63页 |
·鸡MyoT基因 | 第58-60页 |
·Hin6Ⅰ酶切多态位点与部分经济性状间的关联分析 | 第58-59页 |
·RsaⅠ酶切位点多态与部分经济性状间的关联分析 | 第59页 |
·BsuRⅠ多态位点多态与部分经济性状间的关联分析 | 第59-60页 |
·鸡Cacng1基因 | 第60-62页 |
·第2内含子长片段插入/缺失与部分经济性状间的关联分析 | 第60页 |
·第4外显子MspⅠ酶切位点与部分经济性状间的关联分析 | 第60-61页 |
·第5外显子M-ASP位点与部分经济性状间的关联分析 | 第61-62页 |
·3′-UTR区MspⅠ酶切位点与部分经济性状间的关联分析 | 第62页 |
·鸡Camk2d基因第15外显子VspⅠ多态位点与部分经济性状间的关联分析 | 第62-63页 |
·利用半定量RT-PCR研究鸡MyoT及Cacngl基因组织表达结果 | 第63-65页 |
·总RNA的提取和检测结果 | 第63页 |
·鸡MyoT和Cacmgl基因表达谱分析 | 第63-65页 |
5 讨论 | 第65-70页 |
·关于藏鸡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| 第65-66页 |
·关于生长模型的选择 | 第65页 |
·关于藏鸡生长曲线的拟合 | 第65-66页 |
·关于SNPs的检测 | 第66-67页 |
·关于Cacngl基因第2内含子长片段的插入/缺失 | 第67-68页 |
·关于基因与部分经济性状的关联分析 | 第68-69页 |
·关于表达谱研究的分析 | 第69-70页 |
6 小结 | 第70-72页 |
·本研究的主要成果 | 第70-71页 |
·本研究的创新点与特色 | 第71页 |
·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引出的问题 | 第71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9页 |
附录1 鸡MyoT基因cDNA序列和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 | 第79-81页 |
附录2 鸡、人、小鼠和大鼠的MyoT氨基酸序列比对图 | 第81-82页 |
附录3 鸡、人、小鼠和大鼠的Cacngl氨基酸序列比对图 | 第82-83页 |
附录4 鸡、人、小鼠和大鼠的Camk2d氨基酸序列比对图 | 第83-84页 |
附录5 缩略词表 | 第84-85页 |
在读其间撰写论文题录 | 第85-86页 |
致谢 | 第8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