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机的应用论文--信息处理(信息加工)论文--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

面向深度提取和形状识别的图像匹配

摘要第1-12页
ABSTRACT第12-13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3-22页
   ·课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3-15页
     ·面向深度提取的立体匹配第13-14页
     ·面向形状识别的模型匹配第14-15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-20页
     ·立体匹配研究现状第15-19页
     ·模型匹配研究现状第19-20页
   ·论文的主要工作第20-21页
   ·论文内容安排第21-22页
第二章 立体匹配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第22-45页
   ·引言第22页
   ·几何基础第22-26页
     ·极线几何第22-23页
     ·标准双目立体几何第23-24页
     ·视差与深度的关系第24-26页
   ·立体匹配的计算第26-32页
     ·立体匹配的计算过程第26-27页
     ·立体匹配的结果表示第27-28页
     ·立体匹配中的约束第28-29页
     ·匹配测度第29-32页
   ·立体匹配的难点和评价标准第32-36页
     ·立体匹配存在的难点第32-33页
     ·立体匹配的评价标准第33页
     ·立体匹配的标准测试图像及定量指标第33-36页
   ·立体匹配中的遮挡问题第36-40页
     ·遮挡的各种情况第36-38页
     ·处理遮挡的各种算法第38-40页
   ·立体匹配方法分类第40-44页
     ·区域匹配第40-41页
     ·基于梯度的优化方法第41页
     ·特征匹配第41-43页
     ·动态规划第43-44页
     ·其他方法第44页
   ·本章小节第44-45页
第三章 基于区域的局部立体匹配和遮挡检测第45-70页
   ·引言第45页
   ·自适应窗口匹配算法回顾第45-49页
     ·自适应窗口选择第45-47页
     ·窗口代价函数第47-49页
     ·搜索最佳窗口策略第49页
   ·基于自适应窗口的快速立体匹配第49-56页
     ·利用匹配精度作为相似性测度第50-51页
     ·利用整数图像提高效率第51-52页
     ·利用黄金分割搜索最佳窗口第52-54页
     ·计算量分析第54页
     ·实验结果及分析第54-56页
   ·局部方法中的遮挡检测技术回顾第56-59页
     ·直接检测遮挡第56-58页
     ·几何建模检测遮挡第58-59页
   ·基于视差点的立体匹配和遮挡检测第59-69页
     ·视差曲线第59-62页
     ·视差点的定义第62页
     ·提取特殊视差第62-65页
     ·利用动态规划求解最佳视差函数第65-66页
     ·实验结果分析第66-69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69-70页
第四章 基于能量函数的全局立体匹配和遮挡检测第70-100页
   ·引言第70页
   ·全局立体匹配算法的工作回顾第70-77页
     ·能量函数的设计第70-72页
     ·优化算法的选择第72-77页
   ·基于分割的立体匹配方法的研究现状第77-81页
     ·颜色分割算法第78-79页
     ·GCP 求解第79-80页
     ·视差平面拟合第80-81页
   ·基于像元集的树加权置信传递立体匹配算法第81-89页
     ·初始视差求解和图像分割第81-84页
     ·视差平面拟合第84-86页
     ·利用TRBP 求解最优视差第86-87页
     ·实验结果分析第87-89页
   ·基于复杂分割的遮挡检测和对称迭代置信传递算法第89-99页
     ·图像复杂分割第90-92页
     ·对称能量函数的设计第92-94页
     ·利用BP 对称迭代求解视差和遮挡第94-95页
     ·实验结果分析第95-99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99-100页
第五章 基于模型匹配的平面多边形和数字识别第100-126页
   ·引言第100页
   ·基于射影不变量的复杂平面多边形识别第100-108页
     ·平面多边形识别方法回顾第100-102页
     ·利用交比构造目标特征矢量第102-103页
     ·基于模糊模式识别的目标类型识别第103-106页
     ·实验结果及分析第106-108页
   ·基于模板匹配的复杂成像条件下的数字识别第108-124页
     ·机器视觉应用系统中的图像信号处理第108-110页
     ·模板匹配技术在炼钢厂生产监控系统中的应用第110-116页
     ·利用模板匹配识别数字第116-119页
     ·实验结果及分析第119-123页
     ·算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案第123-124页
   ·本章小节第124-126页
结束语第126-128页
致谢第128-129页
参考文献第129-140页
攻读博士期间已撰写和发表的论文第140-141页
攻读博士期间参加的科研任务第141页

论文共14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历史地段文化资源的保护动力机制研究
下一篇:教育、增长和收入不公平:对于中国的实证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