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1-7页 |
| 英文摘要 | 第7-9页 |
| 绪论 | 第9-14页 |
| 一、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| 第9-11页 |
| 二、相关研究概况 | 第11页 |
| 三、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
| 四、论文结构及创新之处 | 第12-14页 |
| 第一章 近代国内畜产品贸易概况 | 第14-22页 |
| 第一节 我国畜产品贸易机构产生与沿革 | 第14-16页 |
| 一、设立出口商品检验局 | 第14-15页 |
| 二、我国商品检验事业概况 | 第15-16页 |
| 第二节 我国畜产品主要的贸易港口 | 第16-19页 |
| 第三节 我国关税自主权的变化 | 第19-22页 |
| 一、鸦片战争后中国关税自主权的逐渐旁落 | 第19页 |
| 二、甲午战争后中国关税自主权的进一步丧失 | 第19-20页 |
| 三、南京国民政府收回关税自主权 | 第20-22页 |
| 第二章 近代我国皮类和毛类产品出口贸易 | 第22-35页 |
| 第一节 皮类和毛类产区分布及集散地 | 第22-25页 |
| 一、羊毛的产区分布和集散地 | 第22-23页 |
| 二、生皮的产区分布和集散地 | 第23-24页 |
| 三、猪鬃的产区分布和集散地 | 第24-25页 |
| 第二节 毛类和皮类的加工 | 第25-28页 |
| 一、羊毛的加工 | 第25-26页 |
| 二、生皮的加工 | 第26-28页 |
| 三、猪鬃的加工 | 第28页 |
| 第三节 毛类和皮类产品的出口贸易状况及特点 | 第28-35页 |
| 一、出口贸易量的变动 | 第29-31页 |
| 二、出口贸易量变动的特点 | 第31-35页 |
| 第三章 近代我国蛋产品出口贸易 | 第35-47页 |
| 第一节 蛋产品的产地和运销 | 第35-37页 |
| 一、蛋产品的产地 | 第35-36页 |
| 二、蛋产品的运销 | 第36-37页 |
| 第二节 蛋产品的种类及检验 | 第37-39页 |
| 一、蛋产品的种类 | 第37-39页 |
| 二、蛋产品的检验 | 第39页 |
| 第三节 蛋产品的出口贸易量变动及原因探析 | 第39-47页 |
| 一、蛋产品出口贸易初级阶段(1840─1910) | 第41-42页 |
| 二、蛋产品出口贸易快速增加阶段(1911─1930) | 第42-45页 |
| 三、蛋产品出口贸易衰退阶段(1930─1936) | 第45-47页 |
| 第四章 畜产品出口贸易对我国近代经济的影响 | 第47-54页 |
| 第一节 促进了畜禽品种的改良 | 第47-49页 |
| 第二节 促进了畜产品加工新工艺的推广和应用 | 第49-51页 |
| 第三节 促进了地方经济的繁荣 | 第51-52页 |
| 第四节 增加了国内生产总值 | 第52-54页 |
| 结语 | 第54-5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8-61页 |
| 致谢 | 第61-62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