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0页 |
目录 | 第10-14页 |
1 绪论 | 第14-36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4-16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4-15页 |
1.1.2 研究的意义 | 第15-16页 |
1.2 财务预警建模技术的研究进展 | 第16-25页 |
1.2.1 基本概念和方法论 | 第16-17页 |
1.2.2 计量经济方法 | 第17-19页 |
1.2.3 简单的非参数方法 | 第19页 |
1.2.4 人工智能方法 | 第19-21页 |
1.2.5 国内的方法研究进展 | 第21页 |
1.2.6 建模关键环节中的争议及评析 | 第21-25页 |
1.3 财务预警基础理论的研究进展 | 第25-28页 |
1.3.1 基于系统信息理论的研究 | 第25-26页 |
1.3.2 基于宏观经济和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 | 第26页 |
1.3.3 基于公司财务理论的研究 | 第26-27页 |
1.3.4 基于管理理论的研究 | 第27-28页 |
1.3.5 国内的理论研究进展 | 第28页 |
1.4 财务预警模型的管理应用进展 | 第28-30页 |
1.4.1 企业困境的恢复性管理 | 第28-29页 |
1.4.2 企业信用评价 | 第29页 |
1.4.3 审计决策 | 第29页 |
1.4.4 证券投资决策 | 第29-30页 |
1.4.5 国内的应用研究 | 第30页 |
1.5 提出问题与研究内容 | 第30-36页 |
1.5.1 提出问题 | 第30-31页 |
1.5.2 技术路线 | 第31-32页 |
1.5.3 研究方法 | 第32-34页 |
1.5.4 论文结构 | 第34-36页 |
2 基于自适应学习的财务预警机理 | 第36-70页 |
2.1 引言 | 第36页 |
2.2 基本概念界定 | 第36-40页 |
2.2.1 企业失败 | 第36-39页 |
2.2.2 财务预警与财务柔性决策 | 第39-40页 |
2.3 企业失败的经济学解释与比较 | 第40-43页 |
2.3.1 新古典企业的生产函数 | 第40页 |
2.3.2 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交易机制 | 第40-42页 |
2.3.3 经济演化论中的演化机制 | 第42-43页 |
2.4 自适应学习下的企业柔性生存模型 | 第43-53页 |
2.4.1 基于惯例的企业柔性结构 | 第43-44页 |
2.4.2 惯例演化下的自适应学习过程 | 第44-46页 |
2.4.3 企业柔性生存模型 | 第46-53页 |
2.5 财务柔性决策规律 | 第53-64页 |
2.5.1 目标柔性决策规律 | 第53-58页 |
2.5.2 风险柔性控制规律 | 第58-60页 |
2.5.3 绩效衰退下的状态选择规律 | 第60-64页 |
2.6 基于自适应学习的财务预警机理 | 第64-69页 |
2.6.1 财务柔性决策的系统结构及其学习机理 | 第64-66页 |
2.6.2 财务预警的自适应学习机制 | 第66-68页 |
2.6.3 模式识别预警模型的有效性解释 | 第68-69页 |
2.7 小结与讨论 | 第69-70页 |
3 连续融资下违约风险的多驱动因素预警监控方法 | 第70-94页 |
3.1 引言 | 第70页 |
3.2 信用风险度量方法选择 | 第70-73页 |
3.2.1 主流方法中相关性考虑的比较 | 第70-72页 |
3.2.2 实证证据 | 第72-73页 |
3.3 KMV模型及其改进 | 第73-77页 |
3.3.1 公司价值及其波动的估计 | 第74页 |
3.3.2 标准违约距离 | 第74-75页 |
3.3.3 相关性考虑与不变杠杆下的风险低估 | 第75-77页 |
3.4 多因素驱动下连续融资的信用风险漂移 | 第77-84页 |
3.4.1 驱动因素的结构化关系 | 第77-78页 |
3.4.2 连续融资下股权价值与债权价值的估计 | 第78-80页 |
3.4.3 驱动因素的违约风险弹性 | 第80页 |
3.4.4 数值模拟 | 第80-84页 |
3.5 违约风险驱动因素的预警监控 | 第84-91页 |
3.5.1 二次非线性的预警监控区域划分方法 | 第85-87页 |
3.5.2 预警区间的数值结果 | 第87-89页 |
3.5.3 违约风险驱动因素的预警监控规律 | 第89-91页 |
3.6 小结与讨论 | 第91-94页 |
4 组织结构演进下的价值流整合与价值模块划分 | 第94-116页 |
4.1 引言 | 第94-95页 |
4.2 节点企业组织结构的演进规律 | 第95-99页 |
4.2.1 财务决策与财务控制的替代规律 | 第95-96页 |
4.2.2 困境成本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| 第96页 |
4.2.3 财务系统功能的演进 | 第96-98页 |
4.2.4 财务预警系统的内外部结构 | 第98-99页 |
4.3 集成ERP的信息平台环境 | 第99-101页 |
4.3.1 集成ERP与组织结构的协同关系 | 第99-100页 |
4.3.2 集成ERP上的价值流 | 第100-101页 |
4.4 价值流整合方法 | 第101-106页 |
4.4.1 价值流层次间的关联缺失 | 第102-104页 |
4.4.2 基于惯例结构的EVA与作业价值整合模型 | 第104-105页 |
4.4.3 基于预期收益的价值流整合模型 | 第105-106页 |
4.5 价值流整合的资金结构 | 第106-110页 |
4.5.1 期望收益下的违约临界杠杆 | 第106-107页 |
4.5.2 杠杆补偿的风险折现率 | 第107-108页 |
4.5.3 资产的流动性分配 | 第108-110页 |
4.6 价值模块的划分方法及其风险响应机制 | 第110-114页 |
4.6.1 作业价值模块划分 | 第110-111页 |
4.6.2 作业链价值模块划分 | 第111-112页 |
4.6.3 供应链的预期经营价值估计 | 第112-113页 |
4.6.4 价值模块的风险响应机制 | 第113-114页 |
4.7 小结与讨论 | 第114-116页 |
5 供应链风险因素影响下的价值链绩效预警监控方法 | 第116-153页 |
5.1 引言 | 第116-117页 |
5.2 作业价值柔性控制方法 | 第117-127页 |
5.2.1 作业价值柔性控制的决策目标 | 第117-120页 |
5.2.2 柔性控制策略及其特点分析 | 第120-123页 |
5.2.3 控制策略求解 | 第123-124页 |
5.2.4 算例 | 第124-127页 |
5.3 作业链价值绩效预警管理方法 | 第127-139页 |
5.3.1 预警参数定义及供应链风险因素归类 | 第128-130页 |
5.3.2 供应链风险因素影响预警及其响应策略 | 第130-135页 |
5.3.3 预警模型的工作原理 | 第135-136页 |
5.3.4 算例 | 第136-139页 |
5.4 需求不确定下的供应链违约价值监控方法 | 第139-149页 |
5.4.1 变量定义及问题描述 | 第140-141页 |
5.4.2 需求确定增长下的违约临界杠杆边界 | 第141-144页 |
5.4.3 需求不确定增长下的违约杠杆边际 | 第144-149页 |
5.5 价值绩效预警监控中的自适应学习过程 | 第149-151页 |
5.6 小结与讨论 | 第151-153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153-156页 |
6.1 结论 | 第153-154页 |
6.2 展望 | 第154-1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56-167页 |
附件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及完成的科研论文 | 第167页 |
附件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| 第167-168页 |
附件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奖励 | 第168-169页 |
创新点摘要 | 第169-170页 |
致谢 | 第170-171页 |
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| 第1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