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艾滋病防控的政府干预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引言 | 第8-10页 |
1 艾滋病防控政府干预研究的理论依据 | 第10-14页 |
·市场失灵理论:政府干预的理论依据 | 第10-11页 |
·政府失灵理论:政府干预困境的理论根源 | 第11-13页 |
·“参与式政府”:政府面临困境的应对模式 | 第13-14页 |
2 艾滋病防控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分析 | 第14-21页 |
·艾滋病的传播机制及其流行现状 | 第14-18页 |
·艾滋病及其传播机制 | 第14-16页 |
·我国艾滋病的流行现状及其特点 | 第16-18页 |
·艾滋病防控政府干预的理由 | 第18-21页 |
·控制高危行为的外部性难题 | 第18-19页 |
·艾滋病防控信息供给与需求不对称 | 第19-20页 |
·公共卫生环境“搭便车”问题 | 第20-21页 |
3 我国艾滋病防控政府干预的现状分析 | 第21-29页 |
·我国艾滋病防控政府干预的现有成果 | 第21-23页 |
·我国艾滋病防控政府干预的现存问题及原因分析 | 第23-25页 |
·各级政府组织协调力量薄弱 | 第23-24页 |
·缺乏系统和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 | 第24页 |
·信息交流与资料利用不足 | 第24页 |
·法律法规中的政策冲突 | 第24-25页 |
·综合预防和干预措施不力 | 第25页 |
·我国艾滋病防控政府干预困境及归因分析 | 第25-29页 |
·公共政策的“时滞”困境 | 第25-26页 |
·公共决策的制定与执行困境 | 第26-27页 |
·公共物品的供给困境 | 第27页 |
·行为干预的道德困境 | 第27-29页 |
4 我国艾滋病防控政府干预的对策思考 | 第29-38页 |
·创建良好的政府干预环境 | 第29页 |
·建立政府领导的多部门合作机制 | 第29-32页 |
·采取适宜的宣传教育策略 | 第32页 |
·提高综合预防和行为干预能力 | 第32-33页 |
·构建参与式政府的干预模式 | 第33-38页 |
·注重发挥非政府组织的参与优势 | 第33-35页 |
·倡导与支持 GIPA原则的应用 | 第35-37页 |
·鼓励公民的个人参与 | 第37-3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8-40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| 第40-41页 |
致谢 | 第41-42页 |
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| 第4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