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1.绪论 | 第8-15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8-9页 |
·国内外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研究综述 | 第9-14页 |
·主要内容和研究思路 | 第14-15页 |
·文章的主要内容 | 第14页 |
·主要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| 第14-15页 |
2 高等工程教育创新概述 | 第15-23页 |
·高等工程教育创新的涵义 | 第15-17页 |
·高等工程教育创新的内涵 | 第15页 |
·高等工程教育创新的特征 | 第15-17页 |
·高等工程教育创新的意义 | 第17-19页 |
·带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的创新 | 第17页 |
·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| 第17-18页 |
·促进高质量合格人才的培养 | 第18页 |
·适应国际社会的发展变化 | 第18-19页 |
·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创新的目标 | 第19-23页 |
·工程技术人才要具备较高的创新能力 | 第19-20页 |
·专业课程要拓宽专业发展的方向 | 第20页 |
·教学内容要主动面向市场需求 | 第20-21页 |
·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 | 第21-23页 |
3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| 第23-32页 |
·部分工科院校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 | 第23-24页 |
·个别工科院校培养模式更新速度慢 | 第24-26页 |
·少数工科院校实践性课程安排少 | 第26-27页 |
·某些工程专业与社会缺乏联系 | 第27-29页 |
·工科院校学生还缺乏必要的人文知识 | 第29-30页 |
·工程技术人员理论水平较高,但缺乏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 | 第30-32页 |
4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创新的策略与途径 | 第32-41页 |
·高等工程教育创新的微观层面 | 第32-36页 |
·培养模式要创新,营造良好的培养环境 | 第32-33页 |
·课程体系要创新,优化课程结构 | 第33-34页 |
·师资整体质量要创新,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 | 第34-35页 |
·丰富工科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| 第35-36页 |
·高等工程教育创新的中观层面 | 第36-38页 |
·积极加强网络资源建设,促进高等工程教育创新 | 第36页 |
·完善我国工程师的资格评估及认证制度 | 第36-37页 |
·积极推动我国继续工程教育的发展 | 第37-38页 |
·高等工程教育创新的宏观层面 | 第38-41页 |
·加强工科院校与企业和社会的广泛联系 | 第38-39页 |
·积极参与国际高等工程教育的交流合作 | 第39-41页 |
结论 | 第41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5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| 第45-46页 |
致谢 | 第46-47页 |
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| 第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