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生物科学论文--微生物学论文--微生物遗传学论文

高压静电场对低能氮离子注入的金霉素链霉菌的影响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1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1-20页
   ·物理因子对微生物诱变作用第11-14页
     ·传统物理因子对微生物诱变作用第11-12页
     ·离子束对微生物作用的研究第12-14页
   ·高压静电场的生物学效应第14-16页
     ·静电场概述第14-15页
     ·高压静电场生物学效应第15-16页
   ·金霉素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第16-18页
     ·金霉素的性质和用途第17-18页
     ·饲用金霉素的市场发展现状第18页
     ·金霉素链霉菌的诱变选育研究现状第18页
   ·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第18-20页
第二章 低能氮离子对金霉素链霉菌的诱变作用初探第20-28页
   ·前言第20页
   ·材料和方法第20-23页
     ·菌种第20页
     ·主要仪器第20-21页
     ·主要试剂第21页
     ·培养基第21-22页
     ·实验方法第22页
     ·氮离子注入诱变方法第22-23页
     ·数据分析方法第23页
     ·出发菌株的筛分第23页
   ·结果和讨论第23-28页
     ·CTC效价标准曲线的绘制第23-24页
     ·氮离子注入参数对菌种存活率的影响第24-25页
     ·低能氮离子注入金霉素链霉菌的诱变效果第25-26页
     ·氮离子注入对金霉素链霉菌菌落形态的影响第26页
     ·讨论第26-28页
第三章 高压静电场对金霉素链霉菌孢子存活率及生长的影响第28-34页
   ·前言第28页
   ·材料和方法第28-30页
     ·实验装置第28-29页
     ·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第29页
     ·菌悬液的制备第29页
     ·高压静电场处理方法第29页
     ·金霉素链霉菌生长速度测定方法第29-30页
     ·电场强度和处理时间参数设置第30页
     ·数据分析方法第30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30-34页
     ·电场强度和处理时间对金霉素链霉菌存活率的作用效果第30-32页
     ·高压静电场对金霉素链霉菌生长量的影响第32-33页
     ·讨论第33-34页
第四章 高压静电场对氮离子注入的金霉素链霉菌的影响第34-46页
   ·前言第34-35页
   ·材料和方法第35-39页
     ·出发菌株第35页
     ·粗酶液制备第35页
     ·POD酶活测定方法第35页
     ·CAT酶活的测定方法第35页
     ·SOD酶活的测定方法第35-36页
     ·蛋白含量的测定方法第36页
     ·剂量确定第36页
     ·工艺流程第36-38页
     ·高产菌株的筛选系谱第38-39页
     ·高产菌株的遗传稳定性第39页
   ·结论与分析第39-45页
     ·0.5kv/cm的静电场对氮离子处理的孢子存活率的影响第39-40页
     ·0.5kv/cm的静电场对氮离子处理菌的诱变率的影响第40-41页
     ·复合处理后菌落形态的变化第41-42页
     ·高产菌株的生长曲线第42-43页
     ·高产菌株的发酵曲线第43页
     ·高产菌株的遗传稳定性研究第43-44页
     ·高产菌株同工酶分析第44-45页
   ·结论第45-46页
第五章 高产菌株培养工艺的优化第46-51页
   ·前言第46页
   ·实验材料与方法第46-47页
     ·实验材料第46页
     ·实验方法第46-47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47-49页
     ·初始碳源、氮源对金霉素效价的影响第47-48页
     ·培养条件的优化第48-49页
   ·高产菌株培养工艺的确定第49-51页
第六章 机理初步分析第51-57页
   ·自由基、抗氧化酶及相关实验结果第51-54页
     ·自由基第51-52页
     ·抗氧化酶系第52-53页
     ·自由基与抗氧化酶的相关实验结果第53-54页
   ·机理初步分析第54-57页
第七章 结论与展望第57-59页
   ·结论第57-58页
   ·展望第58-59页
参考文献第59-65页
致谢第65-66页
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6页

论文共6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VUV电离离子迁移谱技术在VOCs测量中的应用
下一篇: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电催化剂形貌控制制备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