桥梁桩基承载特性的模拟试验法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7页 |
·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9-10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5页 |
·研究内容及方法 | 第15-17页 |
第二章 大型桩基承载力测试方法综述 | 第17-48页 |
·静载试验法 | 第17-22页 |
·概述 | 第17页 |
·试验仪器和装置 | 第17-19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19-20页 |
·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确定 | 第20-21页 |
·静载试验法存在的缺点 | 第21-22页 |
·自平衡试桩法 | 第22-32页 |
·概述 | 第22页 |
·试验原理与方法 | 第22-26页 |
·试验资料整理及分析 | 第26-28页 |
·荷载箱位置的确定 | 第28-31页 |
·Osterberg测桩法的特殊用途及局限性 | 第31-32页 |
·动载测桩法 | 第32-39页 |
·概述 | 第32-33页 |
·低应变测桩 | 第33-36页 |
·高应变测桩 | 第36-37页 |
·超声波法桩身质量检测 | 第37-39页 |
·静动测桩法 | 第39-43页 |
·概述 | 第39-40页 |
·试验原理与试验装置 | 第40-41页 |
·试验资料整理及分析 | 第41-42页 |
·应用范围及优缺点 | 第42-43页 |
·模拟试验法 | 第43-45页 |
·小结 | 第45-48页 |
第三章 模拟试验法确定大型桩基承载力 | 第48-58页 |
·模拟试验法的理论基础 | 第48页 |
·模拟试验法的具体实现 | 第48-54页 |
·桩侧摩阻力的中型剪切试验模拟 | 第48-51页 |
·桩端承载力的三轴模拟试验 | 第51-52页 |
·相似性原理在模拟试验研究中的体现 | 第52-54页 |
·桩基承载力取值的研究 | 第54-56页 |
·对比分析 | 第56页 |
·小结 | 第56-58页 |
第四章 桩基受力性状的有限元分析 | 第58-92页 |
·有限元法基本原理 | 第58-64页 |
·传统静载条件下的有限元分析 | 第64-85页 |
·应力应变模型1 | 第64-75页 |
·应力应变模型2 | 第75-84页 |
·两种模型对比分析 | 第84-85页 |
·桩承载力自平衡法测试的有限元模拟 | 第85-90页 |
·应力应变模型 | 第85页 |
·参数选取 | 第85-86页 |
·荷载箱加载方式 | 第86页 |
·位移分析与应力分析 | 第86-90页 |
·小结 | 第90-92页 |
第五章 模拟试验法的工程应用 | 第92-131页 |
·概况 | 第92-102页 |
·说明 | 第92页 |
·工程概况 | 第92-93页 |
·地质概况 | 第93-102页 |
·岩土体基本参数确定 | 第102-109页 |
·岩土体室内常规试验 | 第102-103页 |
·桩侧摩阻力的模拟试验 | 第103-109页 |
·桩端承载力模拟试验 | 第109页 |
·桩承载力模拟试验取值研究 | 第109-125页 |
·桩侧法向应力值σ的确定 | 第110-118页 |
·各土层抗剪强度的确定 | 第118-122页 |
·各岩土层侧摩阻力及桩基承载力的确定 | 第122-125页 |
·与自平衡法实测结果的对比研究 | 第125-130页 |
·小结 | 第130-131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思考 | 第131-13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35-143页 |
附录1 | 第143-162页 |
附录2 | 第162-172页 |
在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、著作和完成的科研成果 | 第172-173页 |
致谢 | 第1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