汾河太原城区段水环境容量的研究
第一章 概述 | 第1-21页 |
·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| 第12-15页 |
·水环境容量的研究进展 | 第15-19页 |
·国外研究进展 | 第15-16页 |
·国内研究进展 | 第16-18页 |
·汾河太原城区段水环境容量研究进展 | 第18-19页 |
·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| 第19-21页 |
·论文的主要内容 | 第19页 |
·论文的技术路线 | 第19-21页 |
第二章 河流水环境容量的基本理论 | 第21-35页 |
·水环境容量基本概念 | 第21-25页 |
·水环境容量的分类 | 第21-22页 |
·水环境容量的特征 | 第22-24页 |
·水环境容量的影响因素 | 第24-25页 |
·河流水质模型 | 第25-29页 |
·零维水质模型 | 第25-26页 |
·一维水质模型 | 第26-28页 |
·二维水质模型 | 第28-29页 |
·河流水环境容量的基本模型 | 第29-35页 |
·有机物环境容量计算模型 | 第30-33页 |
·重金属环境容量的计算 | 第33-35页 |
第三章 太原城区环境现状 | 第35-42页 |
·自然环境状况 | 第35-38页 |
·自然资源 | 第35-36页 |
·地形地貌 | 第36页 |
·气候气象 | 第36-37页 |
·水文及水资源 | 第37-38页 |
·社会环境状况 | 第38-40页 |
·行政区划 | 第38页 |
·国民经济 | 第38-40页 |
·太原城区段河流状况 | 第40-42页 |
·自然形态 | 第40-41页 |
·汾河太原城区段特征概括 | 第41-42页 |
第四章 汾河太原城区段水质分析及评价 | 第42-64页 |
·汾河太原城区段水质现状监测 | 第42-45页 |
·监测断面设置 | 第42页 |
·监测项目及频率 | 第42-43页 |
·样品的采样及分析方法 | 第43-45页 |
·汾河太原城区段水质分析 | 第45-59页 |
·数据处理方法 | 第45页 |
·水质监测结果 | 第45-57页 |
·监测结果分析 | 第57-59页 |
·水质评价 | 第59-64页 |
·水质现状评价方法 | 第59-61页 |
·汾河太原城区段水质评价 | 第61-64页 |
第五章 汾河太原城区段水环境容量 | 第64-76页 |
·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 | 第64-68页 |
·汾河太原段水质模型的确定 | 第64-68页 |
·水环境容量模型的确定 | 第68页 |
·水环境容量的计算条件 | 第68-71页 |
·水环境功能区划和控制断面 | 第68-69页 |
·边界条件 | 第69-70页 |
·排污口概化 | 第70-71页 |
·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及分析 | 第71-73页 |
·允许排放量的确定 | 第73-76页 |
第六章 汾河太原城区段减污增容的情景分析 | 第76-87页 |
·情景分析法概述 | 第76-78页 |
·汾河太原城区段减污增容的情景分析 | 第78-87页 |
·情景生成 | 第78-80页 |
·情景分析 | 第80-84页 |
·情景决策 | 第84-87页 |
第七章 结论和建议 | 第87-89页 |
·结论 | 第87-88页 |
·建议 | 第88-8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9-94页 |
致谢 | 第94-95页 |
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9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