勉—宁高速公路岩质边坡开挖与锚固支护分析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1 绪论 | 第8-15页 |
·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8-9页 |
·岩质边坡问题研究发展现状 | 第9-13页 |
·边坡工程研究发展 | 第9-10页 |
·岩质边坡评价方法研究发展现状 | 第10-12页 |
·边坡治理技术发展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·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方法路线 | 第13-15页 |
·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14-15页 |
2 区域自然地质概况 | 第15-22页 |
·自然概况 | 第15-16页 |
·地形与地貌 | 第15页 |
·气象与水文 | 第15-16页 |
·地层岩性 | 第16-18页 |
·地质构造 | 第18-19页 |
·褶皱 | 第18页 |
·断层 | 第18-19页 |
·节理 | 第19页 |
·水文地质条件 | 第19-20页 |
·地震 | 第20页 |
·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| 第20-22页 |
3 研究区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及破坏机理研究 | 第22-34页 |
·研究区边坡的基本特征 | 第22-26页 |
·研究区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| 第26-29页 |
·边坡岩石类型的影响 | 第27页 |
·岩体结构及结构面的影响 | 第27-28页 |
·边坡形态的影响 | 第28-29页 |
·水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| 第29页 |
·研究区边坡的变形破坏机制 | 第29-33页 |
·顺层状边坡 | 第29-30页 |
·反倾向边坡 | 第30-32页 |
·均质体边坡 | 第32-33页 |
·边坡的变形破坏模式 | 第3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3-34页 |
4 边坡开挖过程分析 | 第34-58页 |
·概述 | 第34页 |
·有限元分析的基本原理 | 第34页 |
·有限元分析软件NCAP-2D程序简介 | 第34-35页 |
·有限元分析模型 | 第35-39页 |
·计算范围的选取 | 第35-36页 |
·岩土体模型的选择 | 第36-37页 |
·岩体开挖问题的模拟 | 第37页 |
·锚杆的模拟 | 第37-38页 |
·初始应力的确定 | 第38-39页 |
·岩体力学参数的确定 | 第39-42页 |
·工程实例一(K11+730边坡开挖分析) | 第42-52页 |
·K11+730边坡工程概况 | 第42页 |
·边坡工程稳定性分析 | 第42-43页 |
·K11+730边坡开挖有限元模型 | 第43-44页 |
·K11+730边坡开挖过程有限元分析 | 第44-52页 |
·工程实例二(K54+085边坡开挖分析) | 第52-56页 |
·边坡工程概况 | 第52页 |
·边坡稳定性分析 | 第52页 |
·K54+085边坡有限元模型 | 第52-53页 |
·K54+085边坡开挖过程有限元分析 | 第53-5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6-58页 |
5 边坡支护分析 | 第58-72页 |
·边坡加固防治设计目的与原则 | 第58页 |
·边坡加固防治设计方案的选择 | 第58-59页 |
·边坡锚固机理及设计内容 | 第59-60页 |
·典型边坡的支护设计与分析 | 第60-71页 |
·K11+730边坡支护分析 | 第60-67页 |
·K54+085边坡支护分析 | 第67-71页 |
·边坡加固效果评价 | 第7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1-72页 |
6 结论 | 第72-74页 |
·结论 | 第72-73页 |
·建议 | 第73-74页 |
致谢 | 第74-7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5-77页 |
附录 | 第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