露天矿边坡开挖过程变形破坏特征及稳定性实验研究
| 1 绪论 | 第1-22页 |
| ·选题的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| 第8-9页 |
| ·边坡变形破坏的特征及分类 | 第9-11页 |
| ·松动 | 第10页 |
| ·蠕动 | 第10页 |
| ·边坡变形破坏的分类 | 第10-11页 |
| ·影响边坡工程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| 第11-13页 |
| ·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| 第13-19页 |
| ·本文拟采用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| 第19-22页 |
| ·露天矿边坡稳定研究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| 第19-20页 |
| ·本文解决问题的技术路线和主要内容 | 第20-22页 |
| 2 抚顺西露天矿北帮边坡地质概况 | 第22-34页 |
| ·矿区地层与北帮岩石组合特征 | 第22-24页 |
| ·抚顺西露天矿地形地貌特征 | 第22页 |
| ·抚顺西露天矿地层岩性 | 第22-24页 |
| ·北帮边坡岩石组合特征 | 第24页 |
| ·抚顺煤矿区构造特征 | 第24-25页 |
| ·抚顺西露天矿北帮的地质构造特征 | 第25-27页 |
| ·褶曲构造 | 第25-26页 |
| ·断层构造 | 第26页 |
| ·节理构造 | 第26-27页 |
| ·北帮岩体结构特征与工程地质分区 | 第27-29页 |
| ·岩体结构 | 第27-28页 |
| ·北帮工程地质分区 | 第28-29页 |
| ·抚顺西露天矿水文地质特征 | 第29-30页 |
| ·气象和地表水文情况 | 第29页 |
| ·岩层的水文地质参数 | 第29-30页 |
| ·地下水压情况 | 第30页 |
| ·北帮区域内边坡变形破坏模式及其规律 | 第30-34页 |
| ·岩组与岩体结构条件控制的边坡变形 | 第30-31页 |
| ·断层破碎带控制的边坡破坏 | 第31-32页 |
| ·褶曲构造控制的边坡破坏 | 第32-34页 |
| 3 露天矿边坡开挖过程的模型实验研究 | 第34-46页 |
| ·概述 | 第34页 |
| ·实验原理 | 第34-36页 |
| ·相似材料模型实验简介 | 第36-40页 |
| ·实验目的 | 第36页 |
| ·相似条件确定 | 第36-37页 |
| ·模型概况 | 第37-39页 |
| ·实验概况 | 第39-40页 |
| ·实验测试结果分析 | 第40-44页 |
| ·边坡岩体水平位移随分步开挖的变化规律 | 第41-42页 |
| ·边坡岩体变形范围随开挖步的变化规律 | 第42-43页 |
| ·边坡岩体表面变形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| 第43页 |
| ·区域内边坡岩体变形破坏的特征和机理分析 | 第43-4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4-46页 |
| 4 露天矿区域内边坡稳定性极限分析 | 第46-52页 |
| ·露天矿区域内边坡地质条件 | 第46页 |
| ·地质构造特征 | 第46页 |
| ·露天矿区域内边坡变形分析 | 第46-47页 |
| ·典型边坡滑体计算分析 | 第47-51页 |
| ·安全系数限值 | 第47页 |
| ·极限平衡分析法 | 第47-49页 |
| ·Sarma方法计算原理 | 第49-50页 |
| ·计算剖面及结果 | 第50-5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| 5 露天矿边坡开挖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 | 第52-67页 |
| ·概述 | 第52页 |
| ·有限差分计算原理 | 第52-56页 |
| ·有限差分公式 | 第52-54页 |
| ·显式差分算法——时间递步法 | 第54-56页 |
| ·FLAC程序简介 | 第56-58页 |
| ·露天矿边坡开挖过程的数值模拟 | 第58-66页 |
| ·本构关系 | 第58页 |
| ·计算参数的选择 | 第58-60页 |
| ·计算范围及方案 | 第60-61页 |
| ·计算结果分析 | 第61-6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6-67页 |
| 6 结论 | 第67-69页 |
| ·主要结论 | 第67-68页 |
| ·建议和展望 | 第68-69页 |
| 致谢 | 第69-7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0-73页 |
| 附录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