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10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10-21页 |
1.微生物的多样性 | 第10-11页 |
1.1.微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| 第10-11页 |
1.2.微生物适应多样性 | 第11页 |
1.3.微生物代谢多样性 | 第11页 |
1.4.微生物遗传多样性 | 第11页 |
2.微生物多样性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| 第11-13页 |
2.1.对矿质元素的代谢 | 第11-12页 |
2.2.对作物生长的作用 | 第12页 |
2.3.对农业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 | 第12-13页 |
2.4.对土壤结构形成的作用 | 第13页 |
3.影响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因素 | 第13-15页 |
3.1.土壤条件 | 第13页 |
3.2.农业耕作方式 | 第13-14页 |
3.3.种植制度 | 第14页 |
3.4.农田植被类型 | 第14-15页 |
4.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进展 | 第15-20页 |
4.1.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方法 | 第15页 |
4.2.BIOLOG微平板方法 | 第15-16页 |
4.3.磷脂脂肪酸方法 | 第16-17页 |
4.4.分子生物学方法 | 第17-20页 |
5.本项研究工作的目的与意义 | 第20-21页 |
第二章 菜田与水稻田土壤细菌多样性比较 | 第21-37页 |
1.前言 | 第21-22页 |
2.材料与方法 | 第22-26页 |
2.1.材料 | 第22页 |
2.2.土壤样品采集 | 第22页 |
2.3.土壤总DNA的提取 | 第22-23页 |
2.4.16SrDNA PCR扩增 | 第23页 |
2.5.PCR产物的纯化、转化及克隆 | 第23-25页 |
2.6.限制性内切酶酶切 | 第25-26页 |
2.7.PCR-RFLP图谱分析 | 第26页 |
2.8.测序与序列分析 | 第26页 |
2.9.多样性指数计算 | 第26页 |
3.结果 | 第26-35页 |
3.1.总DNA提取和PCR扩增的结果 | 第26-27页 |
3.2.菜田和水稻田土壤细菌群落比较 | 第27-30页 |
3.4.序列分析的结果 | 第30-35页 |
4.讨论 | 第35-37页 |
第三章 菜田与水稻田土壤真菌多样性比较 | 第37-48页 |
1.前言 | 第37-38页 |
2.材料与方法 | 第38-40页 |
2.1.材料 | 第38页 |
2.2.土壤样品采集与总DNA的提取 | 第38页 |
2.3.18S rDNA PCR扩增 | 第38-39页 |
2.4.PCR产物的纯化、转化及克隆的鉴定 | 第39页 |
2.5.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及分析 | 第39页 |
2.6.测序与序列分析 | 第39-40页 |
2.7.多样性指数计算 | 第40页 |
3.结果与分析 | 第40-46页 |
3.1.DNA提取和PCR扩增产物的结果 | 第40-41页 |
3.2.菜田与水稻田真菌群落比较 | 第41-43页 |
3.3.序列分析结果 | 第43-46页 |
4.讨论 | 第46-48页 |
第四章 蔬菜作物连作对土壤中细菌多态性影响的分子生态学研究 | 第48-63页 |
1.前言 | 第48-49页 |
2.材料与方法 | 第49-55页 |
2.1.变性梯度凝胶电泳(DGGE)所需溶液的配制 | 第49-51页 |
2.2.材料 | 第51页 |
2.3.土壤样品 | 第51-52页 |
2.4.土壤中微生物总DNA的直接提取 | 第52页 |
2.5.直接PCR扩增 | 第52-53页 |
2.4.巢式PCR扩增 | 第53-54页 |
2.5.变性梯度凝胶电泳(DGGE)分析 | 第54页 |
2.6.细菌16S rDNA片段的克隆和测序 | 第54页 |
2.7.序列分析 | 第54-55页 |
3.结果分析 | 第55-61页 |
3.1.从土壤中直接提取微生物总DNA | 第55页 |
3.2.直接PCR与巢式PCR扩增产物,经DGGE分析的结果比较 | 第55页 |
3.3.不同蔬菜作物连作对土壤中细菌16S rDNA多态性分析 | 第55-58页 |
3.4.细菌16S rDNA片段的序列分析 | 第58页 |
3.5.测序结果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| 第58-61页 |
4.讨论 | 第61-63页 |
4.1.直接与巢式PCR-DGGE结果比较 | 第61页 |
4.2.不同蔬菜连作及连作时间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及原因探讨 | 第61-62页 |
4.3.蔬菜连作土细菌类群分析 | 第62-63页 |
第五章 不同施肥条件对菜田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| 第63-76页 |
1.前言 | 第63-64页 |
2.材料与方法 | 第64-67页 |
2.1.材料 | 第64页 |
2.2.土壤材料 | 第64页 |
2.3.土壤总DNA的提取 | 第64-65页 |
2.4.细菌16S rDNA PCR-DGGE分析 | 第65页 |
2.5.细菌16S rDNA克隆库的构建 | 第65-66页 |
2.6.PCR-RFLP分析 | 第66页 |
2.7.测序与序列分析 | 第66-67页 |
3.结果与分析 | 第67-74页 |
3.1.DGGE的分析结果 | 第67-69页 |
3.2.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细菌16S rDNA PCR-RFLP分析结果 | 第69-71页 |
3.3.测序结果分析 | 第71-74页 |
4.讨论 | 第74-76页 |
第六章 抗感青枯病番茄品种根表细菌群落多样性研究 | 第76-89页 |
1.前言 | 第76页 |
2.材料与方法 | 第76-79页 |
2.1.材料 | 第76页 |
2.2.抗感青枯病番茄材料 | 第76-77页 |
2.3.抗性检测试验 | 第77页 |
2.4.根表微生物总DNA的提取 | 第77-78页 |
2.5.根际微生物总DNA的提取 | 第78页 |
2.6.番茄青枯病的病情调查分级标准 | 第78页 |
2.7.PCR-DGGE分析 | 第78-79页 |
2.8.PCR-RFLP分析 | 第79页 |
2.9.多样性指数计算 | 第79页 |
2.9.测序与序列分析 | 第79页 |
3.结果分析 | 第79-87页 |
3.1.抗感青枯病番茄的抗性检测结果 | 第79-80页 |
3.2.抗感品种接种与未接种根表细菌的DGGE图谱分析 | 第80-82页 |
3.3.番茄青枯病不同发病程度根际细菌DGGE分析 | 第82-83页 |
3.4.抗感青枯病番茄根表细菌群落比较 | 第83-84页 |
3.5.抗感青枯病番茄根表细菌类群分析 | 第84-87页 |
4.讨论 | 第87-89页 |
第七章 不同磷钙元素水平番茄营养液中细菌多样性研究 | 第89-97页 |
1.前言 | 第89页 |
2.材料与方法 | 第89-90页 |
2.1.材料 | 第89页 |
2.2.试验设计 | 第89-90页 |
2.3.营养液总DNA的提取 | 第90页 |
2.4.16S rDNA PCR扩增 | 第90页 |
2.5.变性梯度凝胶电泳(DGGE)分析 | 第90页 |
2.6.测序及序列分析 | 第90页 |
3.结果与分析 | 第90-95页 |
3.1.从营养液中提取的总DNA | 第90-91页 |
3.2.PCR扩增产物 | 第91页 |
3.3.DGGE分析结果 | 第91-92页 |
3.4.序列分析结果 | 第92-95页 |
4.讨论 | 第95-97页 |
第八章 主要结论及问题与展望 | 第97-99页 |
1.主要结论 | 第97-98页 |
2.问题与展望 | 第98-9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9-112页 |
Abstract | 第112-115页 |
致谢 | 第11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