列车运行干扰相关问题研究
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1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8页 |
·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3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的意义 | 第12-13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6页 |
·国外现状 | 第13-14页 |
·国内现状 | 第14-16页 |
·研究内容及方法 | 第16-18页 |
第2章 列车运行干扰概念及原因分析 | 第18-37页 |
·列车运行系统描述 | 第18-21页 |
·列车运行系统概述 | 第18-19页 |
·铁路车站系统描述 | 第19-21页 |
·列车运行干扰概念的提出 | 第21-26页 |
·列车运行干扰的定义及类型 | 第21-22页 |
·冲击干扰项的性质分析 | 第22-24页 |
·干扰与运行图的稳定性关系分析 | 第24-26页 |
·列车运行干扰的产生原因分析 | 第26-35页 |
·列车运行干扰原因概述 | 第26-30页 |
·上海铁路局造成D、Z列车晚点的干扰原因分析 | 第30-35页 |
·列车运行干扰的模型分析 | 第35-3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第3章 列车运行干扰的产生机理研究 | 第37-48页 |
·设备故障率曲线 | 第37-38页 |
·牵引供电系统故障干扰产生的机理 | 第38-43页 |
·牵引供电设备故障总述 | 第38-41页 |
·接触网故障干扰机理分析 | 第41-43页 |
·信号故障干扰产生的机理 | 第43-47页 |
·信号故障总述 | 第43-44页 |
·铁路信号系统的电磁干扰机理 | 第44-4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第4章 引发晚点的列车运行干扰量化研究 | 第48-58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48-49页 |
·专家评判法 | 第49-51页 |
·专家评判法方法介绍 | 第49-50页 |
·专家评判法优缺点 | 第50-51页 |
·调整系数法 | 第51-57页 |
·晚点总成本的确定 | 第51-55页 |
·列车调整系数的确定 | 第55-56页 |
·列车调整优先级和干扰强度的确定 | 第56页 |
·模型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| 第56-5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7-58页 |
第5章 列车运行干扰的管理研究 | 第58-75页 |
·施工维修及天窗的开设方式 | 第58-59页 |
·列车运行干扰因素预防及管理措施 | 第59-65页 |
·设备故障干扰管理 | 第59-61页 |
·牵引供电系统故障干扰管理 | 第61-62页 |
·信号故障干扰管理 | 第62-64页 |
·其他因素干扰管理 | 第64-65页 |
·列车运行调整计划优化策略研究 | 第65-74页 |
·人工调整计划的优化策略 | 第65-66页 |
·列车运行调整模型研究 | 第66-7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4-75页 |
结论 | 第75-77页 |
1.论文的主要工作 | 第75-76页 |
2.存在的不足与研究展望 | 第76-77页 |
致谢 | 第77-7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8-81页 |
附录 | 第81-82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