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引言 | 第1-14页 |
§1-1 超磁致伸缩材料简介 | 第8-10页 |
1-1-1 磁致伸缩效应 | 第8页 |
1-1-2 超磁致伸缩材料的研究历史 | 第8-9页 |
1-1-3 超磁致伸缩材料的特点 | 第9-10页 |
§1-2 超磁致伸缩换能器简介 | 第10-11页 |
1-2-1 换能器的定义 | 第10页 |
1-2-2 超磁致伸缩换能器的应用 | 第10-11页 |
§1-3 驱动系统的发展及其现状 | 第11-12页 |
§1-4 本课题的意义和主要研究的内容 | 第12-14页 |
1-4-1 选题意义 | 第12-13页 |
1-4-2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3-14页 |
第二章 超磁致伸缩换能器的结构及输出特性 | 第14-20页 |
§2-1 超磁致伸缩换能器的结构 | 第14页 |
§2-2 静态输出特性实验及其分析 | 第14-16页 |
2-2-1 静态实验系统 | 第15页 |
2-2-2 静态输出特性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15-16页 |
§2-3 动态输出特性实验及其分析 | 第16-20页 |
2-3-1 动态实验系统 | 第17页 |
2-3-2 动态特性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17-20页 |
第三章 换能器驱动系统的逆变电源设计 | 第20-34页 |
§3-1 逆变电源的控制技术概述 | 第20-21页 |
§3-2 逆变电源的整体设计 | 第21-22页 |
3-2-1 逆变电源的设计要求 | 第21页 |
3-2-2 逆变电源的原理图 | 第21-22页 |
§3-3 逆变器的拓扑结构选择及其参数设计 | 第22-25页 |
3-3-1 电压型和电流型逆变器 | 第23页 |
3-3-2 电压型逆变器的系统构成及参数选择 | 第23-25页 |
§3-4 逆变器的调制方式及工作原理 | 第25-28页 |
3-4-1 SPWM调制方式的原理 | 第25-26页 |
3-4-2 SPWM方式分类 | 第26页 |
3-4-3 脉宽调制波形的生成方法 | 第26-28页 |
§3-5 逆变器的系统建模及仿真分析 | 第28-34页 |
3-5-1 逆变器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| 第28-32页 |
3-5-2 换能器逆变电源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| 第32-34页 |
第四章 驱动系统控制部分的硬件设计 | 第34-41页 |
§4-1 TMS320LF2407芯片简介 | 第34-35页 |
4-1-1 TMS320LF2407芯片组成 | 第34-35页 |
4-1-2 TMS320LF2407芯片的特点 | 第35页 |
§4-2 TMS320LF2407最小系统设计 | 第35-41页 |
4-2-1 整体结构的设计 | 第36页 |
4-2-2 系统中各个模块电路的设计 | 第36-41页 |
第五章 驱动系统控制部分的软件设计 | 第41-51页 |
§5-1 集成开发环境CCS介绍 | 第41-43页 |
5-1-1 CCS的系统配置 | 第41-42页 |
5-1-2 COFF公共目标文件格式及其段的概念 | 第42页 |
5-1-3 dsp的编译流程 | 第42-43页 |
§5-2 系统软件的设计 | 第43-47页 |
5-2-1 系统软件的总体结构 | 第43-44页 |
5-2-2 相关程序的设计 | 第44-47页 |
§5-3 PI控制算法的实现 | 第47-49页 |
5-3-1 数字PI控制算法 | 第47-49页 |
5-3-2 数字PI控制算法的改进 | 第49页 |
§5-4 结果波形分析 | 第49-51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51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4页 |
附录A | 第54-57页 |
致谢 | 第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