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绪论 | 第1-11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7-8页 |
1.2 研究进展 | 第8-11页 |
1.2.1 国外海滨旅游度假区研究进展 | 第8-9页 |
1.2.2 国内海滨旅游度假区的研究进展 | 第9-11页 |
第二章 相关理论 | 第11-16页 |
2.1 旅游文化学理论 | 第11-13页 |
2.1.1 旅游景观文化 | 第11页 |
2.1.2 旅游资源的文化开发 | 第11页 |
2.1.3 旅游消费行为文化 | 第11-12页 |
2.1.4 旅游地的文化保护 | 第12-13页 |
2.2 旅游市场学理论 | 第13-15页 |
2.2.1 旅游市场学理论概述 | 第13-15页 |
2.2.2 旅游市场学理论在文化型海滨旅游度假区中的应用 | 第15页 |
2.4 可持续发展理论 | 第15-16页 |
第三章 海滨旅游度假区开发条件分析 | 第16-27页 |
3.1 旅游度假区概述 | 第16-22页 |
3.1.1 旅游度假区定义及特点 | 第16-17页 |
3.1.2 我国旅游度假区主要客源市场分析 | 第17-19页 |
3.1.3 我国旅游度假区的发展瓶颈 | 第19-22页 |
3.2 开发海滨旅游度假区的优劣势分析 | 第22-27页 |
3.2.1 优势分析 | 第22-24页 |
3.2.2 劣势分析 | 第24-27页 |
第四章 文化型海滨旅游度假区的开发与建设 | 第27-41页 |
4.1 文化是海滨旅游度假区开发的关键 | 第27-28页 |
4.1.1 文化是度假区的灵魂 | 第27页 |
4.1.2 文化是市场竞争的重要工具 | 第27页 |
4.1.3 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适应市场需求 | 第27-28页 |
4.1.4 文化资源的开发有利于度假区的可持续发展 | 第28页 |
4.2 文化型海滨旅游度假区应具备的条件 | 第28-32页 |
4.2.1 深厚的文化底蕴 | 第28-29页 |
4.2.2 优美的海滨风光 | 第29页 |
4.2.3 舒适的气候条件 | 第29-31页 |
4.2.4 体现文化内涵的、完善的旅游设施 | 第31页 |
4.2.5 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 | 第31-32页 |
4.3 文化型海滨旅游度假区的发展策略 | 第32-41页 |
4.3.1 依托地域文化创出旅游品牌 | 第32-35页 |
4.3.2 利用海洋资源,开发多种产品 | 第35页 |
4.3.3 瞄准周边市场,争取远程市场 | 第35-36页 |
4.3.4 多方开展促销,注重文化功能 | 第36-37页 |
4.3.5 多种手段结合,应对旅游淡季 | 第37-39页 |
4.3.6 保护旅游资源,坚持持续道路 | 第39-41页 |
第五章 湄洲岛建设文化型海滨旅游度假区的探讨 | 第41-52页 |
5.1 区位条件分析 | 第41-42页 |
5.1.1 地理区位优越,适游期长 | 第41页 |
5.1.2 交通区位较好,交通比较方便 | 第41页 |
5.1.3 经济区位优势与劣势并存 | 第41-42页 |
5.2 资源状况 | 第42-45页 |
5.2.1 海岛资源引人入胜 | 第42-43页 |
5.2.2 妈祖文化影响深远 | 第43页 |
5.2.3 戏剧文化独具特色 | 第43-44页 |
5.2.4 民俗文化引人注目 | 第44-45页 |
5.3 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 | 第45-47页 |
5.3.1 民俗文化面临同化威胁 | 第45页 |
5.3.2 海滨旅游资源数量较多,但产品类型单一 | 第45页 |
5.3.3 旅游服务设施尚需改善 | 第45-46页 |
5.3.4 旅游宣传促销不力,效应不强 | 第46-47页 |
5.3.5 规划管理落后,旅游环境有待改善 | 第47页 |
5.4 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发展对策 | 第47-52页 |
5.4.1 发挥妈祖信仰文化优势,突显旅游中心地位 | 第47-48页 |
5.4.2 开发、保护并举,全面规划开发 | 第48-49页 |
5.4.3 准确进行市场定位,大力开展宣传促销 | 第49-50页 |
5.4.4 多种渠道筹集资金,大力建设旅游设施 | 第50页 |
5.4.5 不断创新旅游商品,提高档次和质量 | 第50-51页 |
5.4.6 开展从业人员培训,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| 第51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7页 |
中文摘要 | 第57-59页 |
致谢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