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 引言 | 第1-14页 |
1.1 前言 | 第10页 |
1.2 研究的科学依据 | 第10-11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4 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2-14页 |
第2章 防汛指挥系统的相关理论和技术 | 第14-30页 |
2.1 地理信息系统(GIS)及其发展 | 第14-23页 |
2.1.1 地理信息系统概念及特点 | 第14页 |
2.1.2 GIS的组成部分及主要功能 | 第14-15页 |
2.1.3 GIS与应用分析模型集成概述 | 第15-17页 |
2.1.4 GIS空间分析技术 | 第17-21页 |
2.1.5 组件式 GIS(C0MGIS)技术 | 第21-23页 |
2.2 GPS技术 | 第23-24页 |
2.3 RS技术 | 第24页 |
2.4 3S技术集成在防汛指挥系统中的应用 | 第24-25页 |
2.5 空间数据模型及空间数据库 | 第25-30页 |
2.2.1 空间数据模型 | 第25-26页 |
2.2.2 空间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| 第26-28页 |
2.2.3 基于 RDBMS的空间数据库技术 | 第28-30页 |
第3章 防汛指挥系统的组成和目标 | 第30-32页 |
3.1 防汛指挥系统的组成 | 第30-31页 |
3.2 防汛指挥系统的目标 | 第31-32页 |
第4章 基于GIS的防汛指挥系统数据模型的设计 | 第32-39页 |
4.1 防汛指挥系统数据模型的设计的思路和原则 | 第32-33页 |
4.2 基于GIS的防汛指挥系统数据模型设计 | 第33-39页 |
4.2.1 防汛指挥系统空间数据库内容 | 第33-37页 |
4.2.2 数据采集方法、格式和更新策略 | 第37-39页 |
第5章 防汛指挥系统的3S分析方法研究 | 第39-47页 |
5.1 GIS和 GPS结合 | 第39页 |
5.2 GIS、RS和水动力模型结合进行洪水淹没分析 | 第39-45页 |
5.2.1 水动力模型在洪水淹没模型建立中的运用 | 第39-41页 |
5.2.2 格网数据伪洼地剔出算法 | 第41-42页 |
5.2.3 洪水淹没的具体算法 | 第42-43页 |
5.2.4 洪水淹没程序计算流程 | 第43-45页 |
5.3 防汛物资车辆最佳路径最佳路径获取的算法设计 | 第45-47页 |
第6章 系统的实现及其应用 | 第47-64页 |
6.1 系统的实现 | 第47-49页 |
6.1.1 系统的结构设计 | 第47-48页 |
6.1.2 模型的服务器端 | 第48-49页 |
6.1.3 模型的客户端 | 第49页 |
6.2 系统的功能模块 | 第49-55页 |
6.2.1 防汛指挥系统的 2D分析 | 第49-52页 |
6.2.2 防汛指挥系统3D分析 | 第52-55页 |
6.3 系统的应用 | 第55-64页 |
6.3.1 应用的背景 | 第55-56页 |
6.3.2 基于 GPS防汛物资车调度 | 第56-59页 |
6.3.3 西北江洪水淹没分析 | 第59-61页 |
6.3.4 西北江洪水预报分析 | 第61-64页 |
第7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4-66页 |
7.1 结论 | 第64-65页 |
7.2 展望 | 第65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69页 |
发表论文 | 第69-70页 |
工作量与成果 | 第70-71页 |
致谢 | 第71-72页 |
声明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