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麦抗旱突变体的离体诱发鉴定及SSR分析
1 引言 | 第1-13页 |
2 材料和方法 | 第13-22页 |
·供试材料 | 第13页 |
·确定PEG抗旱筛选临界浓度的材料 | 第13页 |
·EMS诱变处理的材料 | 第13页 |
·试验内容和方法 | 第13-22页 |
·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| 第13-15页 |
·PEG抗旱筛选临界浓度的确定 | 第15-16页 |
·EMS对幼胚、花药和幼胚愈伤组织的诱变处理 | 第16-17页 |
·抗旱变异株的筛选方法 | 第17页 |
·抗旱变异株的SSR分析 | 第17-21页 |
·数据分析方法 | 第21-22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22-34页 |
·PEG抗旱筛选临界浓度的确定 | 第22-25页 |
·PEG处理对花药诱导分化植株根长和根数的影响 | 第22-23页 |
·PEG处理对幼胚诱导分化植株根长和根数的影响 | 第23-24页 |
·PEG抗旱筛选临界浓度的确定 | 第24-25页 |
·EMS诱变处理 | 第25-27页 |
·EMS处理对幼胚出愈率的影响 | 第25-26页 |
·EMS处理对花药愈伤组织分化率的影响 | 第26页 |
·EMS处理对幼胚愈伤组织分化率的影响 | 第26-27页 |
·抗旱变异株的筛选 | 第27-29页 |
·对EMS诱变处理后再生植株的抗旱性检测 | 第29-31页 |
·抗旱变异株的SSR标记分析 | 第31-34页 |
·DNA的提取与纯化 | 第31-32页 |
·引物的筛选 | 第32-33页 |
·SSR引物在遗传连锁图谱中的位置 | 第33-34页 |
4 讨论 | 第34-38页 |
·小麦花药、幼胚愈伤组织诱变抗旱筛选系统的建立 | 第34-36页 |
·诱变处理 | 第34-35页 |
·抗旱筛选 | 第35-36页 |
·诱变技术与离体培养相结合筛选抗旱变异株的可能性 | 第36-37页 |
·SSR标记的应用前景 | 第37页 |
·两种凝胶电泳系统对SSR标记多态性的影响 | 第37页 |
·抗旱相关基因定位的前景 | 第37-38页 |
5 结论 | 第38-3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9-46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46-47页 |
作者简历 | 第47-48页 |
致谢 | 第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