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符号注释表 | 第9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0页 |
·引言 | 第10页 |
·蒸发冷却技术的分类及基本原理 | 第10-13页 |
·直接蒸发冷却 | 第11-12页 |
·间接蒸发冷却 | 第12-13页 |
·蒸发冷却技术的应用现状 | 第13-16页 |
·间接蒸发冷却换热器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| 第16-18页 |
·叉流间接蒸发冷却板式换热器(火用)效率分析研究的目的意义 | 第18-19页 |
·本文的研究内容 | 第19-20页 |
第二章 湿空气(火用)分析的基本理论及方法 | 第20-30页 |
·(火用)概念的提出 | 第20-21页 |
·(火用)分析计算方法 | 第21-24页 |
·湿空气的(火用) | 第24-26页 |
·蒸发冷却过程中(火用)的转化关系 | 第26-27页 |
·(火用)分析的发展方向 | 第27-29页 |
·(火用)经济分析 | 第27-28页 |
·环境(火用)经济分析 | 第28-29页 |
·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三章 间接蒸发冷却换热器理论模型及换热效果分析 | 第30-51页 |
·引言 | 第30-31页 |
·数学模型 | 第31-39页 |
·Maclaine-cross和Banks模型 | 第32-33页 |
·Kettleborough和Hsieh模型 | 第33-34页 |
·Stoitchov和Dimitrov模型 | 第34-35页 |
·Erens和Dreyer模型 | 第35-37页 |
·陈沛霖模型 | 第37页 |
·郭新川模型 | 第37-39页 |
·本文控制方程 | 第39页 |
·计算区域与控制方程的离散化 | 第39-42页 |
·计算区域的离散 | 第39-40页 |
·控制方程的离散化 | 第40-42页 |
·数值解的基本任务与步骤 | 第42-44页 |
·计算结果及分析 | 第44-50页 |
·结论 | 第50-51页 |
第四章 间接蒸发冷却换热器(火用)效率评价分析 | 第51-71页 |
·引言 | 第51页 |
·换热器性能评价方法现状 | 第51-54页 |
·间接蒸发冷却换热器的(火用)效率分析 | 第54-66页 |
·空气通道中压降的计算方法 | 第54-55页 |
·间接蒸发冷却换热器的(火用)效率计算方法 | 第55-56页 |
·间接蒸发冷却换热器(火用)效率结果分析 | 第56-59页 |
·间接蒸发冷却换热器(火用)效比结果分析 | 第59-62页 |
·回热式间接蒸发冷却换热器(火用)效比结果分析 | 第62-66页 |
·二次空气为室外空气时IEC和RIEC(火用)效比的比较分析 | 第66-69页 |
·小结 | 第69-71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71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77页 |
致谢 | 第77-78页 |
附录A (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)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