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艺术论文--工艺美术论文--中国工艺美术论文--装饰美术论文--室内陈设论文

基于人性化设计观念的城市住宅室内设计的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一章 绪论第8-11页
   ·课题的来源及意义第8-9页
   ·课题的主要任务第9页
   ·课题的创新之处第9-11页
第二章 住宅室内设计概述与本课题的调查分析第11-19页
   ·室内设计的概念第11-12页
   ·室内设计的原则第12页
   ·室内设计的内容第12-13页
   ·住宅室内装修设计的现状与发展过程第13页
     ·现状第13页
     ·我国室内装修的发展过程第13页
   ·住宅室内装修设计的课题调研第13-17页
     ·调查的准备与实施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·调查对象的确定第14页
       ·调查问卷的设定第14页
     ·调查结果分析第14-17页
       ·现时我国住宅室内装修设计存在的弊端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·弊端产生的原因第16-17页
   ·我国住宅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第17-1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8-19页
第三章 人性化设计观念介绍第19-29页
   ·概述第19页
   ·人性化设计观念第19-20页
   ·人性化设计观念应考虑的主要因素第20-21页
   ·室内设计的人性化追求第21-27页
     ·中国传统社会对人性化设计的追求第22-26页
     ·西方传统社会对人性化设计的追求第26-27页
   ·人性化住宅室内设计原则的提出第27-2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28-29页
第四章 城市住宅室内设计的人性化设计原则分析及研究第29-78页
   ·安全性原则第29-34页
     ·建筑结构知识第29-30页
     ·对房屋结构的破坏,给安全使用带来隐患第30-31页
     ·家庭装修的火灾隐患第31-32页
     ·造成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2-33页
     ·家庭装修安全问题防治对策第33-34页
   ·健康性原则第34-45页
     ·健康住宅的标准第34-35页
     ·住宅室内环境中影响健康的因素第35-41页
       ·室内空气质量因素第35-38页
       ·室内物理因素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·室内生理因素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·室内心理因素第40-41页
     ·住宅室内的健康性设计方法第41-45页
       ·室内空气质量的控制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·室内热环境的控制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·室内光环境的控制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·室内声环境的控制第44-45页
   ·舒适性原则第45-55页
     ·人机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第45-46页
     ·人的视觉舒适第46-48页
     ·人的行为舒适第48-54页
     ·人的触感舒适第54-55页
     ·室内环境质量的舒适第55页
   ·生态性原则第55-63页
     ·生态建筑理论的源起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·生态建筑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·中国古代朴素的建筑环境观中的生态意识第57-58页
     ·生态建筑理论概述第58页
       ·生态建筑与生态学第58页
       ·生态建筑的概念第58页
       ·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第58页
     ·生态设计观的形成第58-59页
     ·生态住宅室内设计的基本原则第59-60页
     ·我国住宅室内设计的生态问题第60-61页
     ·住宅室内生态设计的特征第61-62页
     ·住宅室内生态设计的基本技术措施第62-63页
   ·智能性原则第63-72页
     ·国内外智能住宅的发展概况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·国外智能住宅的发展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·我国智能化住宅的发展第65页
     ·智能化住宅及小区发展的前提与趋势第65-67页
     ·智能住宅的概念第67页
     ·智能住宅的功能第67-68页
     ·家居智能化的基本要求第68-69页
     ·智能住宅的综合布线系统第69-70页
     ·美国的一幢智能电子住宅第70-72页
   ·经济性原则第72-76页
     ·经济性的现实依据第72-73页
     ·住宅室内设计经济性遵循的原则第73-74页
     ·住宅室内设计经济性的常用处理手法第74-76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76-78页
结论第78-79页
致谢第79-80页
参考文献第80-82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奖励第82-83页
附录: 住宅室内装修设计调研表第83-85页

论文共8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GATS框架下我国教育服务贸易法律研究
下一篇:《八月之光》的复调特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