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7页 | 
| Abstract | 第7-11页 | 
| 第一章 绪论 | 第11-17页 | 
| ·我国秸秆还田现状 | 第11页 | 
| ·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| 第11-13页 | 
| ·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| 第11-12页 | 
| ·秸秆还田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| 第12页 | 
| ·秸秆还田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| 第12-13页 | 
| ·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进展 | 第13-15页 | 
| ·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方法概述 | 第13-14页 | 
| ·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| 第14-15页 | 
| ·本文研究思路 | 第15-17页 | 
| 第二章 试验材料与方法 | 第17-25页 | 
| ·长期定位试验基本情况 | 第17页 | 
| ·试验处理 | 第17页 | 
| ·取样方法 | 第17页 | 
| ·测定指标及分析方法 | 第17-25页 | 
| ·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测定项目及分析方法 | 第17-19页 | 
| ·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特征的测定方法(Biolog-Eco) | 第19页 | 
| ·PCR-DGGE 实验原理及方法 | 第19-25页 | 
| 第三章 长期秸秆与化肥配施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| 第25-39页 | 
| ·对土壤微生物平均碳源利用率(AWCD 值)的影响 | 第25-34页 | 
| ·对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总体利用(AWCD 值)的影响 | 第25-26页 | 
| ·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种类碳源利用 AWCD 值的影响 | 第26-34页 | 
| ·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多样性的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| 第34-37页 | 
| ·主成分分析 | 第34-37页 | 
| ·聚类分析 | 第37页 | 
| ·讨论 | 第37-38页 | 
| ·关于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| 第37-38页 | 
| ·关于 Biolog 方法 | 第38页 | 
| ·小结 | 第38-39页 | 
| 第四章 长期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对土壤微生物群落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| 第39-53页 | 
| ·土壤基因组 DNA 的提取、纯化与 PCR 扩增 | 第39-41页 | 
| ·基因组 DNA 提取 | 第39页 | 
| ·PCR 扩增 | 第39-41页 | 
| ·土壤细菌群落遗传多样性 | 第41-45页 | 
| ·土壤细菌 DGGE 指纹图谱分析 | 第41-42页 | 
| ·土壤细菌相似性指数分析 | 第42页 | 
| ·土壤细菌群落的遗传多样性指数 | 第42-43页 | 
| ·土壤细菌群落的聚类分析(UPGMA) | 第43-44页 | 
| ·土壤细菌的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| 第44-45页 | 
| ·土壤真菌 DGGE 图谱 | 第45-50页 | 
| ·土壤细菌 DGGE 指纹图谱分析 | 第45-47页 | 
| ·土壤真菌相似性指数分析 | 第47-48页 | 
| ·土壤真菌群落遗传多样性指数 | 第48页 | 
| ·土壤真菌群落的聚类分析(UPGMA) | 第48-49页 | 
| ·土壤真菌的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| 第49-50页 | 
| ·讨论 | 第50-52页 | 
| ·关于土壤细菌群落遗传多样性 | 第51页 | 
| ·关于土壤真菌群落遗传多样性 | 第51-52页 | 
| ·小结 | 第52-53页 | 
| 第五章 结论与展望 | 第53-55页 | 
| ·研究结论 | 第53页 | 
| ·研究展望 | 第53-55页 | 
| 参考文献 | 第55-63页 | 
| 致谢 | 第63-64页 | 
| 作者简历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