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7页 | 
| Abstract | 第7-12页 | 
| 英文缩略表 | 第12-13页 | 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23页 | 
| ·我国土壤肥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| 第13页 | 
| ·施肥对作物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| 第13-16页 | 
| ·施肥对作物的影响 | 第13-14页 | 
| ·施肥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| 第14页 | 
| ·施肥对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| 第14-16页 | 
| ·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 | 第16-20页 | 
| ·分离和培养法 | 第16-17页 | 
| ·生物标志物分析法 | 第17-18页 | 
| ·Biolog 微平板法 | 第18-19页 | 
| ·核酸分析法 | 第19-20页 | 
| ·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20-21页 | 
| ·研究内容、方法和技术路线 | 第21-23页 | 
| ·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| 第21-22页 | 
| ·本论文的技术路线 | 第22-23页 | 
| 第二章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| 第23-29页 | 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23-24页 | 
| ·土壤样品采集 | 第23页 | 
| ·主要仪器设备 | 第23-24页 | 
| ·试验方法 | 第24页 | 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24-28页 | 
| ·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 pH 的影响 | 第24-25页 | 
| ·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| 第25页 | 
| ·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氮素的影响 | 第25-26页 | 
| ·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磷素的影响 | 第26-27页 | 
| ·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钾素的影响 | 第27-28页 | 
| ·本章小结 | 第28-29页 | 
| 第三章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| 第29-35页 | 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29-31页 | 
| ·主要仪器设备 | 第29页 | 
| ·土壤样品采集 | 第29页 | 
| ·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测定方法 | 第29-31页 | 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31-33页 | 
| ·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| 第31页 | 
| ·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| 第31-33页 | 
| ·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数量相关性分析 | 第33页 | 
| ·本章小结 | 第33-35页 | 
| 第四章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| 第35-46页 | 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35-37页 | 
| ·主要仪器设备 | 第35页 | 
| ·主要缓冲液和试剂 | 第35-36页 | 
| ·土壤样品采集 | 第36页 | 
| ·实验方法 | 第36-37页 | 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37-45页 | 
| ·土壤 DNA 的提取结果 | 第37-38页 | 
| ·16S rDNA V3 区扩增结果 | 第38-40页 | 
| ·DGGE 指纹图谱优势条带的回收测序与 UPGMA 聚类分析 | 第40-45页 | 
| ·本章小结 | 第45-46页 | 
| 第五章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功能的影响 | 第46-54页 | 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46-47页 | 
| ·主要仪器设备 | 第46页 | 
| ·土壤样品采集 | 第46页 | 
| ·Biolog 生态微板操作方法 | 第46-47页 | 
| ·数据分析方法 | 第47页 | 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47-53页 | 
| ·不同施肥处理土壤的 AWCD 分析 | 第47-48页 | 
| ·不同施肥处理土壤的多样性指数分析 | 第48-49页 | 
| ·主成份分析 | 第49-52页 | 
| ·Biolog 指数与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及土壤理化性质间相关性 | 第52-53页 | 
| ·本章小结 | 第53-54页 | 
| 第六章 不同施肥处理对作物生长及产量指标的影响 | 第54-59页 | 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54-55页 | 
| ·主要仪器设备 | 第54页 | 
| ·试验方法 | 第54-55页 | 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55-58页 | 
| ·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季田间调查及产量指标的影响 | 第55-56页 | 
| ·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季田间调查及产量指标的影响 | 第56-58页 | 
| ·作物产量与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相关性 | 第58页 | 
| ·本章小结 | 第58-59页 | 
| 第七章 全文结论 | 第59-60页 | 
| 参考文献 | 第60-67页 | 
| 致谢 | 第67-68页 | 
| 作者简历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