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 引言 | 第1-14页 |
·原生质体非对称融合 | 第6-7页 |
·原生质体非对称体细胞融合的概念 | 第6页 |
·原生质体非对称融合的特点 | 第6-7页 |
·影响原生质体非对称融合中染色体丢失的因素 | 第7-8页 |
·辐射种类 | 第7页 |
·辐射剂量 | 第7页 |
·亲本亲缘关系的远近 | 第7-8页 |
·融合时原生质体所处的细胞周期 | 第8页 |
·其他因素 | 第8页 |
·体细胞杂种鉴定方法 | 第8-12页 |
·杂种初期——愈伤组织生长期的鉴定 | 第9-10页 |
·杂种植株形态特征鉴定 | 第10页 |
·杂种植株细胞学鉴定 | 第10-11页 |
·同功酶标记鉴定杂种植株 | 第11页 |
·DNA 标记鉴定杂种植株 | 第11-12页 |
·原生质体非对称体细胞融合的应用 | 第12-14页 |
·转移胞质或核质互作雄性不育性状 | 第12-13页 |
·缩短育种年限 | 第13页 |
·转移植物抗逆性 | 第13页 |
·转移其他优良性状 | 第13-14页 |
·非对称融合存在的问题 | 第14页 |
2 试验材料和方法 | 第14-17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14-15页 |
·材料的获得 | 第14页 |
·仪器 | 第14-15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15-16页 |
·受体基因型的筛选 | 第15页 |
·供受体原生质体制备 | 第15页 |
·原生质体融合方法 | 第15-16页 |
·原生质体培养 | 第16页 |
·杂种鉴定 | 第16-17页 |
·再生植株形态学鉴定 | 第16页 |
·再生植株同工酶鉴定 | 第16-17页 |
·RAPD 分子标记鉴定杂种植株 | 第17页 |
·流式细胞仪鉴定杂种植株倍性 | 第17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17-24页 |
·融合受体的筛选 | 第17-20页 |
·受体基因型影响原生质体分裂能力 | 第18页 |
·确定筛选融合受体的衡量标准 | 第18-19页 |
·愈伤组织生长与原生质体培养时间长短相关 | 第19-20页 |
·融合植株的获得和鉴定 | 第20-24页 |
·叶肉原生质体酶解条件 | 第20-21页 |
·融合植株的获得 | 第21页 |
·杂种植株鉴定 | 第21-24页 |
·形态学、同工酶和RAPD 分子标记鉴定杂种植株比较 | 第24页 |
4 讨论 | 第24-26页 |
5 结论 | 第26-28页 |
致谢 | 第28-2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9-35页 |
附录 | 第35-37页 |
作者简介 | 第3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