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 | 第1-2页 |
摘要 | 第2-3页 |
Abstract | 第3-6页 |
绪论 | 第6-10页 |
1 纳米防螨真丝针织服装开发的意义 | 第6-7页 |
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7-8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7-8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8页 |
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8-10页 |
1 丝绸工业概况及蚕丝的结构与性能 | 第10-13页 |
·我国丝绸工业的发展概况 | 第10页 |
·蚕丝的结构与主要性能 | 第10-13页 |
·丝素的结构和组成 | 第11页 |
·丝素的性质 | 第11-12页 |
·丝胶的结构和组成 | 第12页 |
·丝胶的性质 | 第12-13页 |
2 螨虫及其对人体的危害 | 第13-17页 |
·室内尘埃中微生物的共生关系 | 第13-15页 |
·螨的种类及其危害性 | 第15-17页 |
3 纳米科技及微粒的结构特性 | 第17-28页 |
·纳米科技及纳米材料的发展 | 第17-18页 |
·纳米微粒的制备方法概述 | 第18-20页 |
·化学法 | 第19页 |
·物理法 | 第19页 |
·综合法 | 第19-20页 |
·纳米微粒的基本理论 | 第20-24页 |
·电子能级的不连续性 | 第20-21页 |
·量子尺寸效应 | 第21-22页 |
·表面效应 | 第22-23页 |
·小尺寸效应 | 第23页 |
·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| 第23页 |
·介电限域效应 | 第23-24页 |
·纳米微粒的结构与特性 | 第24-26页 |
·纳米微粒的物理特性 | 第24-25页 |
·纳米微粒的化学性能 | 第25-26页 |
·纳米材料的设计与计算 | 第26-28页 |
4 纳米防螨整理剂的制备 | 第28-46页 |
·纳米微粒在介质中的分散理论 | 第28-34页 |
·空间稳定理论 | 第28-31页 |
·双电层排斥理论 | 第31-34页 |
·纳米防螨整理剂的制备 | 第34-43页 |
·最佳分散剂和分散工艺选择 | 第35-40页 |
·PH值的确定 | 第40-41页 |
·搅拌时间的确定 | 第41-43页 |
·纳米防螨抗菌整理剂的制备 | 第43页 |
·纳米防螨抗菌整理剂的“绿色性” | 第43-46页 |
5 纳米真丝针织物防螨抗菌性的研究 | 第46-65页 |
·复合防螨抗菌整理剂性能理论分析 | 第46-49页 |
·纳米TiO_2防螨抗菌性理论分析 | 第46-48页 |
·纳米Ag驱螨杀菌理论分析 | 第48-49页 |
·纳米防螨抗菌真丝针织服装整理 | 第49-50页 |
·织物抗菌性能测试 | 第50-61页 |
·抑菌环法 | 第51-56页 |
·振荡烧瓶法 | 第56-58页 |
·滴液法 | 第58-61页 |
·织物防螨驱避率的测定 | 第61-63页 |
·总结 | 第63-65页 |
6 织物整理前后性能对比 | 第65-70页 |
·织物的选取 | 第65-66页 |
·整理前后织物性能测试 | 第66-69页 |
·小结 | 第69-70页 |
7 企业中试实验 | 第70-74页 |
·实验所用服装及仪器 | 第70页 |
·真丝针织服装抗菌整理实验 | 第70-71页 |
·整理后服装防螨抗菌性能测试 | 第71-73页 |
·整理前后服装性能对比 | 第73-74页 |
结论 | 第74-76页 |
本课题的成果 | 第74-75页 |
课题的不足之处 | 第75-7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6-80页 |
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| 第80-81页 |
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 | 第81-82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82-83页 |
致谢 | 第83-84页 |
附录 | 第84-108页 |
1、项目查新报告 | 第85-93页 |
2、检验报告(一) 纳米防螨真丝针织服装对皮肤刺激性实验 | 第93-97页 |
3、检验报告(二) 纳米防螨真丝针织服装对蜗虫的驱避率测试 | 第97-99页 |
4、检验报告(三) 纳米防螨真丝针织服装对蜗虫的驱避率测试(水洗50次) | 第99-101页 |
5、检验报告(四) 纳米防螨真丝针织服装抗菌性测试 | 第101-105页 |
6、检验报告(五) 纳米防螨真丝针织服装抗菌性测试(水洗50次) | 第105-10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