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导论: 研究的背景、方法、价值与意义 | 第1-26页 |
·研究的背景 | 第15-19页 |
·国内外学术研究的情况 | 第19-22页 |
·研究的方法 | 第22-25页 |
·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| 第25-26页 |
2. “刑事判例”界说 | 第26-37页 |
·刑事判例的概念 | 第26-27页 |
·刑事判例与其它概念的区分 | 第27-30页 |
·判例与先例 | 第27页 |
·判例与案例 | 第27-29页 |
·判例与判决 | 第29-30页 |
·刑事判例的两个理想类型 | 第30-37页 |
·判例法体制下的刑事判例 | 第30-34页 |
·成文法体制下的刑事判例 | 第34-37页 |
3. 刑事判例机制原理 | 第37-149页 |
·刑事判例机制的定义 | 第37-40页 |
·“前判”在司法活动中的“日常意义” | 第40-59页 |
·“前判”示范意义的基础: 法官的工作模式 | 第42-44页 |
·法官的观念形态中“前判”的“示范”意义 | 第44-46页 |
·法官的实际工作中“前判”的“示范”意义 | 第46-50页 |
·角色冲突: “前判”约束力的意义分殊 | 第50-57页 |
·小结: 法的安定性与“前判”的约束力 | 第57-59页 |
·刑事判例机制的本体意义 | 第59-78页 |
·对法安定性的维护 | 第60-69页 |
·普遍性法律规范与具体事实境况的链接 | 第69-71页 |
·统合司法经验、消解经验多样性 | 第71-76页 |
·小结: 刑事判例机制本体意义的实践 | 第76-78页 |
·刑事判例机制的结构 | 第78-129页 |
·刑事判例机制的生发系统 | 第79-105页 |
·刑事判例机制的社会传导系统 | 第105-112页 |
·刑事判例机制的运行保障系统 | 第112-129页 |
·刑事判例机制的功能 | 第129-149页 |
·刑事判例机制的直接功能 | 第129-145页 |
·刑事判例机制的延伸功能 | 第145-149页 |
4. 司法的宏观样态与微观机理: 刑事判例机制的历史解读 | 第149-216页 |
·判例法体制与刑事判例机制 | 第150-185页 |
·判例效力的流变: 英格兰司法史的一个微观视角 | 第150-165页 |
·司法的“立法”化: 一个英格兰国家治理的宏观视角 | 第165-174页 |
·刑事判例机制背后的法治思想 | 第174-183页 |
·小结: 判例机制与判例法体制的实质区别 | 第183-185页 |
·成文法体制刑事判例机制的内生性: 以“立法理性”为中心 | 第185-201页 |
·成文法判例机制形成的思想基础: 法的绝对观念 | 第185-192页 |
·法的逻辑性形式理性 | 第192-196页 |
·司法机制的科层式 | 第196-201页 |
·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刑事判例机制 | 第201-216页 |
·在“礼法”冲突、融合中的刑事判例机制 | 第202-204页 |
·在“守文定罪”司法原则下的刑事判例机制 | 第204-208页 |
·对元代“断例”性质的分析: 判例法抑或成文法 | 第208-212页 |
·中国古代判例机制背后的人治思想 | 第212-214页 |
·中国当代判例意识的觉醒 | 第214-216页 |
5. 中国刑事判例机制的建构 | 第216-292页 |
·当代中国语境下的刑事判例机制 | 第216-227页 |
·法治视野中刑事司法的确定性 | 第216-218页 |
·司法公正与刑事司法的确定性 | 第218-223页 |
·刑事司法确定性的实现路径 | 第223-227页 |
·中国刑事司法运行现状分析 | 第227-239页 |
·司法独立的困惑: 外部干扰与司法内生制衡机制的缺失 | 第227-230页 |
·司法公正的困境: 民众“刑罚意识”与司法理性 | 第230-233页 |
·司法公信的危机: 刑事自由裁判权的受制与保障 | 第233-236页 |
·司法能力的欠缺: 法官质素与司法的现代化 | 第236-238页 |
·司法效率的滞延: 刑事司法的运行方式与“迟到的”公正 | 第238-239页 |
·刑事判例机制与我国的刑罚裁量模式 | 第239-250页 |
·我国现有的刑罚裁量模式分析 | 第241-243页 |
·我国刑罚裁量模式的路径选择 | 第243-247页 |
·以刑事判例机制为基础建立中国特色的量刑模式 | 第247-250页 |
·刑事判例机制与我国司法解释模式的转换 | 第250-269页 |
·我国刑事司法解释的模式 | 第252-257页 |
·我国刑事司法解释模式的成因 | 第257-265页 |
·我国刑事司法解释模式重塑: 刑事判例机制统合法官对法律的解释 | 第265-269页 |
·刑事判例机制的现实基础 | 第269-274页 |
·历史的底蕴: 中国具有悠久的判例传统和意识 | 第270-271页 |
·当代的机遇: 民主政治、法治建设、市场经济的方兴未艾 | 第271-272页 |
·坚实的基础: 中国当代判例机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| 第272-273页 |
·法官质素的提高: 法律共同体的逐渐形成 | 第273-274页 |
·现代的司法装备: 判例机制高效运行的科技条件 | 第274页 |
·中国当代刑事判例机制的建构 | 第274-292页 |
·刑事判例机制生发系统 | 第274-284页 |
·刑事判例机制社会传导系统 | 第284-286页 |
·刑事判例机制运行保障系统 | 第286-289页 |
·相关配套改革 | 第289-292页 |
主要参考文献 | 第292-303页 |
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| 第303-304页 |
声明 | 第304-305页 |
后记 | 第305-30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