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目录 | 第4-7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7-11页 |
第二章 数据备份基础 | 第11-25页 |
2.1 概述 | 第11页 |
2.2 术语 | 第11-12页 |
2.3 数据存储设备 | 第12-15页 |
2.3.1 磁盘阵列 | 第13页 |
2.3.2 磁带库 | 第13-14页 |
2.3.3 光盘塔、光盘库和光盘网络镜像服务器 | 第14-15页 |
2.4 数据备份软件 | 第15-16页 |
2.5 数据备份计划 | 第16页 |
2.6 数据备份策略 | 第16-17页 |
2.7 数据恢复 | 第17页 |
2.8 数据备份管理 | 第17页 |
2.9 备份存储技术及发展趋势 | 第17-25页 |
2.9.1 目前网络存储技术 | 第17-19页 |
2.9.2 存储技术比较 | 第19-20页 |
2.9.3 NAS和SAN技术分析 | 第20-21页 |
2.9.4 数据备份趋势 | 第21-25页 |
第三章 数据备份风险分析 | 第25-30页 |
3.1 数据丢失风险 | 第25-26页 |
3.1.1 数据丢失的原因 | 第25页 |
3.1.2 数据丢失的影响 | 第25-26页 |
3.2 数据实效风险 | 第26页 |
3.2.1 数据失效的原因 | 第26页 |
3.2.2 数据失效的影响 | 第26页 |
3.3 数据存储风险分析 | 第26-27页 |
3.4 数据备份要求 | 第27页 |
3.5 数据智能备份的原理和方法 | 第27-30页 |
3.5.1 数据智能备份的原理 | 第28页 |
3.5.2.数据智能备份的方法 | 第28-30页 |
第四章 ××公司数据备份系统 | 第30-62页 |
4.1 方案的提出 | 第30页 |
4.2 现有的数据备份 | 第30-33页 |
4.2.1 服务器系统现状 | 第31页 |
4.2.2 数据备份现状 | 第31-32页 |
4.2.3 网络可能出现的故障 | 第32-33页 |
4.3 数据备份要求 | 第33页 |
4.4 数据备份设计 | 第33-38页 |
4.4.1 数据备份设计思想 | 第33页 |
4.4.2 数据备份设计目标 | 第33-34页 |
4.4.3 数据备份设计原则 | 第34-35页 |
4.4.4 数据备份设计结构图 | 第35页 |
4.4.5 数据备份设计硬件 | 第35-36页 |
4.4.6 数据备份设计软件 | 第36-38页 |
4.5 数据备份策略 | 第38-43页 |
4.5.1 数据备份的操作策略 | 第39-41页 |
4.5.2 数据备份的灾难恢复策略 | 第41-43页 |
4.5.3 介质使用及命名规则 | 第43页 |
4.6 数据备份系统的功能模块 | 第43-51页 |
4.6.1 数据备份流程示意图 | 第43-44页 |
4.6.2 软件功能模块结构 | 第44-45页 |
4.6.3 数据智能备份原理 | 第45页 |
4.6.4 智能备份模块功能 | 第45-51页 |
4.7 数据备份软硬件要求 | 第51-52页 |
4.8 数据备份设计的实现 | 第52-58页 |
4.8.1 集中管理的备份拓扑图 | 第52-53页 |
4.8.2 BACKUP EXEC NES功能模块 | 第53-55页 |
4.8.3 BACKUP EXEC NES集中备份 | 第55-57页 |
4.8.4 BACKUP EXEC NES备份软硬件要求 | 第57-58页 |
4.9 数据备份管理工作 | 第58-60页 |
4.10 数据备份设计小结 | 第60-62页 |
第五章 系统测试与结果 | 第62-69页 |
5.1 测试方案 | 第62-63页 |
5.2 测试环境构造 | 第63-64页 |
5.3 测试步骤 | 第64页 |
5.4 测试结果 | 第64-67页 |
5.5 测试分析 | 第67-69页 |
第六章 总结 | 第69-71页 |
6.1 主要收获 | 第69页 |
6.2 问题与建议 | 第69-71页 |
致谢 | 第71-72页 |
申明 | 第72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