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中国医学论文--中医其他学科论文--中医泌尿学论文

通心络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8页
Abstract第8-9页
缩略词表第9-11页
1.研究的意义和立题依据第11-14页
   ·“虚”、“瘀”为慢性肾炎、肾病综合征的中医基本病理第11-13页
   ·补益脾肾、化瘀通络是慢性肾炎、肾病综合征的基本治则第13页
   ·补气、活血化瘀药是现代中医治疗慢性肾炎最主要的药物组成方式第13页
   ·通心络胶囊治疗慢性肾炎切中中医病机、符合治疗原则第13-14页
   ·益气活血是治疗慢性肾炎的有效方法第14页
2.临床研究方法第14-17页
   ·诊断标准第14-15页
     ·慢性肾炎诊断标准第14-15页
     ·病情轻重分级标准第15页
     ·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第15页
   ·病例选择第15页
   ·试验方法第15-17页
     ·分组第16页
     ·治疗方法第16页
     ·观察指标第16页
     ·疗效判定第16-17页
   ·统计学处理第17页
3.治疗前两组可比性分析第17-21页
4.治疗结果第21-26页
   ·综合疗效第21页
   ·中医证候疗效第21页
   ·主要症状疗效第21-22页
   ·对尿蛋白定量、血浆白蛋白影响第22-23页
   ·对血尿影响第23页
   ·对肾功能影响第23页
   ·对血液流变学影响第23-24页
   ·对凝血指标影响第24页
   ·对血脂影响第24-25页
   ·对免疫球蛋白影响第25页
   ·药物不良反应观察第25-26页
5.讨论第26-32页
   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阳性对照药的选择及意义第26页
   ·通心络胶囊治疗慢性肾炎的近期临床疗效评价第26-27页
   ·通心络胶囊组方特点第27-28页
   ·通心络胶囊治疗慢性肾炎的可能疗效机制探讨第28-32页
     ·免疫调节作用第28-29页
     ·抗炎作用第29页
     ·改善凝血机制紊乱第29-30页
     ·改善肾脏血液动力学第30页
     ·防治细胞、基质增殖,抗肾脏纤维化第30-31页
     ·降低血脂作用第31-32页
     ·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第32页
     ·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第32页
6.存在的问题第32-33页
参考文献第33-39页
综述一: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血凝学研究进展第39-71页
 1.肾小球肾炎血凝学改变的机制第39-52页
   ·肾小球局部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第39-40页
   ·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异常第40-43页
   ·凝血因子异常第43-45页
   ·抗凝物质异常第45-46页
   ·纤溶系统异常第46-49页
   ·血液流变学改变第49-50页
   ·血脂的改变第50页
   ·其他因素第50-51页
   ·肾实质内凝血的激活第51-52页
 2.血凝学改变对肾小球疾病慢性进展的影响第52-56页
   ·肾小球缺血性损伤第53-54页
   ·参与、促进肾小球炎症反应第54页
   ·细胞、基质增生,肾脏纤维化第54-56页
 3.肾炎、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和血栓栓塞并发症的临床表现第56页
   ·肾静脉血栓形成第56页
   ·其它动脉或静脉血栓栓塞第56页
 4.高凝状态和血栓栓塞并发症的诊断第56-57页
   ·临床表现第56-57页
   ·实验室检查第57页
 5.高凝状态和血栓栓塞并发症的治疗第57-63页
   ·抗凝剂第58-60页
   ·纤溶药物第60页
   ·抗血小板药物第60-61页
   ·手术治疗第61页
   ·其他疗法第61-63页
 参考文献第63-71页
综述二: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进展第71-101页
 1.肾小球肾炎血瘀证的存在及普遍性第71-75页
   ·肾小球肾炎血瘀证的中医理论依据第71-72页
   ·肾小球肾炎常见中医血瘀证的临床表现第72页
   ·肾小球肾炎血瘀证的现代病理学证据第72-74页
   ·瘀血与肾小球肾炎中医分型第74-75页
 2.中医对肾小球肾炎瘀血危害的认识第75页
   ·瘀血导致内六淫第75页
   ·瘀血阻碍脏腑第75页
 3.肾小球肾炎瘀血产生的病因病机第75-77页
   ·病邪致瘀第76页
   ·本虚致瘀第76-77页
   ·病理产物致瘀第77页
   ·药毒致瘀第77页
 4.瘀血与肾小球肾炎主症的关系第77-79页
   ·瘀血与水肿第77-78页
   ·瘀血与蛋白尿第78页
   ·瘀血与血尿第78-79页
   ·瘀血与高血压第79页
   ·瘀血与贫血第79页
 5.活血化瘀法的应用指征第79-80页
 6.活血化瘀治疗肾小球肾炎治法的主要配伍及临床应用第80-84页
   ·益气活血化瘀第81-82页
   ·行气活血化瘀第82页
   ·滋阴活血化瘀第82页
   ·温阳活血化瘀第82页
   ·养血活血化瘀第82-83页
   ·祛风活血化瘀第83页
   ·解毒活血化瘀第83页
   ·利水活血化瘀第83页
   ·止血活血化瘀第83-84页
   ·祛痰活血化瘀第84页
   ·平肝活血化瘀第84页
 7.活血化瘀药物的临床应用规律第84-89页
   ·辨证论治加用活血化瘀药物第84-85页
   ·辨病用药第85页
   ·单味药的应用第85-86页
   ·单用活血化瘀药物组成的复方治疗第86页
   ·固定方的应用、以活血化瘀为主治疗第86-87页
   ·虫类活血化瘀药物的应用第87-88页
   ·因病程选药第88-89页
 8.活血化瘀药物治疗肾小球肾炎的疗效机制第89-99页
   ·抑制血小板功能第89-90页
   ·抗凝作用第90-91页
   ·抗血栓形成第91页
   ·纤维蛋白溶解作用第91-92页
   ·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第92页
   ·改善微循环第92-93页
   ·改善血液流变性第93-94页
   ·扩张血管,改善血流动力学第94页
   ·清除自由基,抗脂质过氧化第94-95页
   ·降血脂作用第95页
   ·抗纤维化第95-96页
   ·调节免疫功能第96页
   ·抗感染、抗炎作用第96-97页
   ·其他作用第97-98页
   ·活血化瘀药物的复合疗效机制第98-99页
 9.活血化瘀治疗肾小球肾炎存在的问题及展望第99-101页
参考文献第101-109页
致谢第109-110页
附件第110-111页
声明第111页

论文共11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时期(1949——1956)政治宣传画艺术研究
下一篇:BP神经网络在城镇基准地价评估中的应用及其成果网络发布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