绪论 | 第1-9页 |
第1章 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概述 | 第9-21页 |
1.1 电铁牵引供电系统 | 第9-21页 |
1.1.1 浙赣线牵引变电所、开闭所、分区所布局 | 第10页 |
1.1.2 牵引变电所及牵引变压器类别 | 第10-14页 |
1.1.3 牵引变电所接线方式对负序电流的影响 | 第14-18页 |
1.1.4 牵引变压器容量 | 第18页 |
1.1.5 受电电压等级的选择及采用单相牵引变压器的分析 | 第18-19页 |
1.1.6 外部电源对牵引变电所供电方案 | 第19-21页 |
第2章 电气化铁路对电力系统的危害 | 第21-33页 |
2.1 牵引负荷的性质 | 第21-23页 |
2.2 电铁牵引负荷对电力系统危害 | 第23-29页 |
2.2.1 负序电流对电力系统的危害 | 第23-25页 |
2.2.2 谐波电流对电力系统危害 | 第25-27页 |
2.2.3 并联电容器组对谐波的放大作用 | 第27-29页 |
2.3 危害实例 | 第29-33页 |
2.3.1 引发电力系统大面积停电事故 | 第29-30页 |
2.3.2 引发系统谐振 | 第30页 |
2.3.3 中小型发电机转子损坏,并网困难 | 第30页 |
2.3.4 造成继电保护误动 | 第30-31页 |
2.3.5 影响电网运行方式 | 第31页 |
2.3.6 电力用户受到的危害 | 第31页 |
2.3.7 西昌电网及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电能质量问题 | 第31-33页 |
第3章 改善电铁牵引负荷影响的措施 | 第33-57页 |
3.1 我国电力牵引负荷现状 | 第33-36页 |
3.2 我国电力牵引现行电能质量改善的措施 | 第36-40页 |
3.2.1 对牵引变及牵引网接线采取措施 | 第36页 |
3.2.2 从电力机车本身改善电能质量 | 第36-38页 |
3.2.3 从牵引变电所改善电能质量 | 第38-39页 |
3.2.4 我国电力牵引电能质量改善措施中存在的问题 | 第39-40页 |
3.3 解决电气化铁路电能质量问题的方案 | 第40-50页 |
3.3.1 牵引变电所动态无功补偿可以实用的方式 | 第42页 |
3.3.2 可控电抗器与固定电容器的无功补偿 | 第42-44页 |
3.3.3 FC+TCR型静止无功补偿 | 第44-45页 |
3.3.4 真空开关降压分组自动投切补偿电容器型无功补偿 | 第45-46页 |
3.3.5 通过晶闸管电子开关分组投切补偿电容 | 第46-48页 |
3.3.6 几种动态无功补偿方案综合比较 | 第48-49页 |
3.3.7 有源滤波器方案 | 第49-50页 |
3.4 电能质量的标准 | 第50-55页 |
3.4.1 限制电铁负序的依据及标准 | 第50-51页 |
3.4.2 限制电铁谐波的依据及标准 | 第51-52页 |
3.4.3 铁路、电力两部门在 GB/T14595-93《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》执行上的分歧 | 第52-55页 |
3.5 电力系统避免电铁影响实例 | 第55-57页 |
第4章 牵引负荷对系统影响的定量分析 | 第57-68页 |
4.1 计算用负序阻抗和负序网络 | 第57-59页 |
4.2 利用负序电流分配系数法计算负序监视点的负序电流 | 第59-62页 |
4.3 电力系统各元件的谐波参数和模型 | 第62-65页 |
4.4 谐波电流在电网中分布及计算原理 | 第65-68页 |
第5章 总结与建议 | 第68-73页 |
5.1 电铁牵引站受电电压等级的选定 | 第68-69页 |
5.2 采取电能质量综合治理措施的必要性 | 第69-70页 |
5.3 计算机仿真模拟分析 | 第70-72页 |
5.3.1 对无功补偿电容器的影响 | 第71页 |
5.3.2 对沿线发电厂的影响 | 第71页 |
5.3.3 对继电保护的影响 | 第71-72页 |
5.4 建议 | 第72-73页 |
附件一 部分电力机车谐波电流值 | 第73-74页 |
附件二 国产电力机车主要参数表 | 第74-75页 |
附件三 浙赣电气化铁道沿线电网电能质量背景测试 | 第75-8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2-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