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32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2-20页 |
·分子对接 | 第13-15页 |
·分子动力学模拟 | 第15-16页 |
·结合自由能计算 | 第16-19页 |
·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| 第19-20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20-2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3-32页 |
第二章 PIM-1激酶抑制剂研究进展 | 第32-48页 |
·引言 | 第32页 |
·PIM-1激酶抑制剂的开发进展 | 第32-38页 |
·PIM-1激酶及其抑制剂复合物晶体结构 | 第38-40页 |
·PIM-1激酶抑制剂的分子模拟研究进展 | 第40-4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1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8页 |
第三章 活性位点残基柔性对PIM-1激酶抑制剂结合模式预测的影响 | 第48-62页 |
·引言 | 第48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48-50页 |
·蛋白质结构准备 | 第48-49页 |
·抑制剂结构准备 | 第49页 |
·分子对接 | 第49-50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50-57页 |
·复合物晶体结构分析 | 第50-52页 |
·自身对接(Self-Docking) | 第52-53页 |
·交叉对接(Cross-Docking) | 第53-5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7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2页 |
第四章 先导抑制剂SMI-4a结合模式预测 | 第62-73页 |
·引言 | 第62-63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63-65页 |
·抑制剂及蛋白质结构准备 | 第63页 |
·分子对接 | 第63页 |
·分子动力学模拟 | 第63-64页 |
·结合自由能计算 | 第64-65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65-69页 |
·分子对接结果与分析 | 第65-67页 |
·分子动力学轨迹分析 | 第67-68页 |
·结合自由能 | 第68-6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9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73页 |
第五章 异恶唑喹啉二酮类化合物与PIM-1激酶相互作用机理研究及新化合物设计 | 第73-84页 |
·引言 | 第73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73-75页 |
·抑制剂及蛋白质结构准备 | 第73页 |
·分子对接 | 第73-74页 |
·分子动力学模拟 | 第74-75页 |
·结合自由能计算 | 第75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75-81页 |
·分子对接 | 第75-78页 |
·LIE模型及结合自由能计算 | 第78-79页 |
·新化合物设计 | 第79-8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1-8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2-84页 |
第六章 苯并噻吩嘧啶酮类PIM-1激酶抑制剂结合亲和力计算 | 第84-100页 |
·引言 | 第84-85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85-91页 |
·抑制剂及其结构准备 | 第85页 |
·分子对接 | 第85-89页 |
·对接构象优化 | 第89-90页 |
·相互作用能计算 | 第90页 |
·LR-MM-PBSA模型构建 | 第90-91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91-96页 |
·分子对接 | 第91-92页 |
·相互作用能计算 | 第92-94页 |
·LR-MM-PBSA模型 | 第94-9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96-9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7-100页 |
第七章 三唑并吡啶类PIM-1激酶抑制剂的分子对接和3D QSAR研究 | 第100-113页 |
·引言 | 第100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100-104页 |
·数据集 | 第100页 |
·小分子构建 | 第100-103页 |
·分子对接 | 第103-104页 |
·分子叠合 | 第104页 |
·CoMFA和CoMSIA建模 | 第104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104-109页 |
·分子对接 | 第104-106页 |
·CoMFA和CoMSIA模型统计结果分析 | 第106-107页 |
·CoMFA和CoMSIA模型等值线图与活性位点叠合分析 | 第107-10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09-11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1-113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113-115页 |
致谢 | 第11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