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区域DEM数据处理及其三维可视化应用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8页 |
| 引言 | 第8-9页 |
| 第一章: 绪论 | 第9-13页 |
| ·地形三维可视化概述 | 第9-10页 |
| ·地形三维可视化的研究意义 | 第9页 |
| ·三维可视化技术研究的发展 | 第9-10页 |
| ·地形三维可视化的应用领域 | 第10页 |
| ·大规模地形三维可视化模型 | 第10-12页 |
| ·DEM数据处理与接口扩展 | 第12页 |
| ·三维可视化分析 | 第12-13页 |
| 第二章: DEM数据组织与预处理 | 第13-29页 |
| ·数字地形模型 | 第13页 |
| ·三维地形可视化对OEM数据的要求 | 第13-15页 |
| ·地形实时可视化对DEM数据的要求 | 第13-14页 |
| ·二叉树的可视化机制对DEM数据的要求 | 第14页 |
| ·层次细节模型(LOD)对DEM数据的要求 | 第14-15页 |
| ·DEM数据的重整 | 第15-22页 |
| ·DEM数据重整流程图 | 第16页 |
| ·DEM块划分机制的建立与实施 | 第16-19页 |
| ·空缺DEM块的填充 | 第19-20页 |
| ·多比例尺DEM数据的生产 | 第20-21页 |
| ·对 DEM数据处理的相关说明 | 第21-22页 |
| ·纹理数据处理 | 第22-26页 |
| ·图像纹理预处理 | 第22-23页 |
| ·图像纹理的拼接与分割实现 | 第23页 |
| ·根据高程值产生匹配纹理 | 第23-25页 |
| ·DEM数据文件的检验 | 第25-26页 |
| ·应用实例 | 第26-29页 |
| 第三章: 地形三维可视化增强 | 第29-35页 |
| ·地形纹理、光影效果与分层着色 | 第29页 |
| ·光影效果增强 | 第29-32页 |
| ·栅格点的法向量计算 | 第29-30页 |
| ·几种光影产生算法及其分析 | 第30-32页 |
| ·地形三维可视化的分层着色模式 | 第32-33页 |
| ·填充区域的三维屏蔽 | 第33-35页 |
| 第四章: 三维空间分析 | 第35-42页 |
| ·反投影变换 | 第35-38页 |
| ·OpenGL中的基本变换 | 第35-36页 |
| ·投影变换与反投影变换的基本原理 | 第36-37页 |
| ·世界坐标获取 | 第37-38页 |
| ·从DEM中获取高程数据 | 第38页 |
| ·三维地形的可视化分析 | 第38-40页 |
| ·通视分析 | 第38-39页 |
| ·标杆可视区域分析 | 第39页 |
| ·模拟飞行与导航 | 第39页 |
| ·容积量算 | 第39-40页 |
| ·地图代数的三维分析功能 | 第40-42页 |
| ·地图代数二维空间分析的三维拓展应用 | 第40页 |
| ·利用地图代数构建DEM及DEM求精 | 第40-41页 |
| ·地图代数的三维分析与网络图分析功能 | 第41-42页 |
| 第五章: 模型认识与优化 | 第42-51页 |
| ·多分辨率的层次地形模型表达 | 第42-45页 |
| ·关于多比例尺DEM的数据组织的讨论 | 第45-47页 |
| ·三维可视化应用程序开发构架蓝图设计 | 第47-51页 |
| ·软件蓝图总体架构 | 第47-48页 |
| ·数据组织与管理 | 第48-49页 |
| ·可视化核心模块 | 第49页 |
| ·三维分析应用平台 | 第49-51页 |
| 第六章: 总结与展望 | 第51-53页 |
| ·全文总结 | 第51页 |
| ·研究展望 | 第51-5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3-55页 |
| 致谢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