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3页 |
Abstract | 第3-7页 |
第1章 导论 | 第7-13页 |
1.1 选题的时代背景和意义 | 第7-8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8-11页 |
1.3 本文研究内容和结构 | 第11页 |
1.4 本文的创新点 | 第11-13页 |
第2章 高技术企业成长与战略联盟 | 第13-32页 |
2.1 高技术企业的界定及其成长特点 | 第13-18页 |
2.1.1 高技术企业的界定及其特点 | 第13-15页 |
2.1.2 高技术企业成长的内涵及其特点 | 第15-16页 |
2.1.3 高技术企业成长生命周期 | 第16-17页 |
2.1.4 高技术企业成长的制约因素分析 | 第17-18页 |
2.2 企业成长的相关理论回顾 | 第18-23页 |
2.2.1 古典经济学中的企业成长理论 | 第18-19页 |
2.2.2 新古典经济中的企业成长理论 | 第19-20页 |
2.2.3 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企业成长理论 | 第20页 |
2.2.4 基于资源能力观的企业成长理论 | 第20-22页 |
2.2.5 企业自组织理论 | 第22-23页 |
2.3 企业战略联盟概述 | 第23-29页 |
2.3.1 企业战略联盟出现的背景 | 第23-24页 |
2.3.2 企业战略联盟的内涵 | 第24-25页 |
2.3.3 企业战略联盟形成的动因 | 第25-26页 |
2.3.4 企业战略联盟的性质 | 第26-27页 |
2.3.5 企业战略联盟的主要类型 | 第27-28页 |
2.3.6 企业战略联盟的效应分析 | 第28-29页 |
2.4 战略联盟与高技术企业成长的内在一致性分析 | 第29-32页 |
第3章 高技术企业战略联盟的建立与管理 | 第32-44页 |
3.1 高技术企业战略联盟的组织结构模式 | 第32-34页 |
3.1.1 高技术企业战略朕盟的组织结构要求 | 第32页 |
3.1.2 高技术企业战略联盟的组织结构模式 | 第32-34页 |
3.2 高技术企业战略联盟的伙伴选择 | 第34-41页 |
3.2.1 高技术企业战略联盟伙伴选择的基本原则 | 第34-35页 |
3.2.2 不同成长阶段上高技术企业战略联盟伙伴选择特点 | 第35-36页 |
3.2.3 基于灰色模糊关系的战略伙伴选择优化模型 | 第36-41页 |
3.3 高技术企业战略联盟的运作管理 | 第41-44页 |
3.3.1 高技术企业战略联盟的内部管理 | 第41-42页 |
3.3.2 高技术企业战略联盟的风险管理 | 第42-44页 |
第4章 基于战略联盟的高技术企业成长动力分析 | 第44-51页 |
4.1 高技术企业成长动力及其支持结构 | 第44-48页 |
4.1.1 高技术企业的成长动力分析 | 第44-45页 |
4.1.2 高技术企业成长动力的支持结构 | 第45-47页 |
4.1.3 基于战略联盟的高技术企业成长动力分析模型 | 第47-48页 |
4.2 高技术企业技术联盟与技术创新 | 第48-49页 |
4.2.1 高技术企业技术联盟 | 第48页 |
4.2.2 高技术企业技术联盟的技术创新效应分析 | 第48-49页 |
4.3 高技术企业市场联盟与技术创新 | 第49-51页 |
4.3.1 高技术企业市场联盟 | 第49-50页 |
4.3.2 高技术企业市场联盟的技术创新效应分析 | 第50-51页 |
第5章 基于战略联盟的高技术企业的成长状况测度 | 第51-59页 |
5.1 高技术企业成长状况测度指标的选择 | 第51-54页 |
5.1.1 指标选择的原则 | 第51页 |
5.1.2 核心竞争力是测度高技术企业成长状况的最佳指标 | 第51-54页 |
5.2 战略联盟下高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测度 | 第54-59页 |
5.2.1 高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的基本要素 | 第54-55页 |
5.2.2 战略联盟下高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辨析 | 第55-57页 |
5.2.3 基于战略联盟的高技术企业的成长状况分析 | 第57-59页 |
结束语 | 第59-60页 |
致谢 | 第60-61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61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