纳米RDX的制备与性能研究
| 摘要 | 第1-3页 |
| ABSTRACT | 第3-4页 |
| 目录 | 第4-7页 |
| 1 绪论 | 第7-9页 |
| ·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| 第7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概况 | 第7-8页 |
| ·本文的工作 | 第8-9页 |
| 2 纳米RDX的制备 | 第9-20页 |
| ·超细粉体制备技术 | 第9-10页 |
| ·超细炸药制造技术 | 第10-11页 |
| ·机械研磨方法 | 第10页 |
| ·超临界流体重结晶法 | 第10页 |
| ·化学法 | 第10-11页 |
| ·微乳液法 | 第11页 |
| ·溶剂-非溶剂法 | 第11页 |
| ·高速射流撞击法 | 第11页 |
| ·实验方法的确定 | 第11-13页 |
| ·实验室制备纳米黑索今粉体 | 第13-17页 |
| ·溶剂的选择 | 第13-15页 |
| ·表面活性剂的选择 | 第15-16页 |
| ·纳米RDX的制备 | 第16-17页 |
| ·制备粉体的TEM分析 | 第17-19页 |
| 本章小结 | 第19-20页 |
| 3 纳米RDX晶体结晶过程分析 | 第20-27页 |
| ·纳米RDX结晶过程的影响因素 | 第20-22页 |
| ·纳米RDX结晶的条件 | 第22-26页 |
| 本章小结 | 第26-27页 |
| 4 纳米RDX感度的测试 | 第27-34页 |
| ·撞击感度 | 第27-29页 |
| ·测试条件 | 第27页 |
| ·测试结果 | 第27-28页 |
| ·结果分析 | 第28-29页 |
| ·摩擦感度 | 第29-30页 |
| ·测试条件 | 第29页 |
| ·测试结果 | 第29-30页 |
| ·结果分析 | 第30页 |
| ·5秒延滞期爆发点的测试 | 第30-32页 |
| ·测试条件 | 第30页 |
| ·测试结果 | 第30-31页 |
| ·结果分析 | 第31-32页 |
| 本章小结 | 第32-34页 |
| 5 纳米RDX红外测试分析 | 第34-39页 |
| ·红外光谱 | 第34-35页 |
| ·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 | 第34页 |
| ·红外光谱的吸收和强度 | 第34-35页 |
| ·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 | 第35页 |
| ·纳米RDX的实验分析 | 第35-38页 |
| ·FTIR实验条件 | 第35-36页 |
| ·样品的红外谱图 | 第36-37页 |
| ·谱图分析 | 第37-38页 |
| 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| 6 DSC法研究超细RDX动力学参数 | 第39-50页 |
| ·DSC动力学方法概述 | 第39页 |
| ·实验 | 第39-41页 |
| ·实验原理 | 第39-40页 |
| ·试样和仪器 | 第40页 |
| ·实验条件 | 第40页 |
| ·实验程序 | 第40-41页 |
| ·DSC测试结果与讨论 | 第41-49页 |
| ·DSC曲线图 | 第41-42页 |
| ·热分析曲线处理方法 | 第42-43页 |
| ·活化能求解关系式推导 | 第43-45页 |
| ·DSC热分析曲线分析及数据处理 | 第45-48页 |
| ·数据处理结果分析 | 第48-49页 |
| 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
| 7 结束语 | 第50-51页 |
| 致谢 | 第51-5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2-56页 |
| 附表1.1 工业炸药检验原始数据记录表1 | 第56-57页 |
| 附表1.2 工业炸药检验原始记录1 | 第57-58页 |
| 附表2.1 工业炸药检验原始数据记录表2 | 第58-59页 |
| 附表2.2 工业炸药检验原始记录2 | 第59-60页 |
| 附表3.1 工业炸药检验原始数据记录表3 | 第60-61页 |
| 附表3.2 工业炸药检验原始记录3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