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中国医学论文--中医内科论文--现代医学内科疾病论文

络病理论指导气虚血瘀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证治临床研究

引言第1-13页
理论探讨第13-20页
 一、 祖国医学对冠心病的认识第13-14页
 二、 病因病机探讨第14-16页
  (一) 病机总属本虚标实第14页
  (二) 本虚以气虚为先第14页
  (三) 标实以血瘀为主第14-15页
  (四) 病邪入络是病机演变的主要环节第15-16页
 三、 证候特点第16页
 四、 治法方药第16-20页
  (一) 治则治法第16-17页
  (二) 方药第17-19页
  (三) 方解及配伍特点第19-20页
临床研究第20-30页
 一、 病例选择第20-24页
  (一) 诊断标准第20页
  (二) 中医辨证分型标准第20-21页
  (三) 中医症状评分方法第21-22页
  (四) 病例选择第22页
  (五) 一般资料第22-24页
 二、 方法第24-26页
  (一) 治疗方案第24页
  (二) 观察指标第24-25页
  (三) 统计学方法第25页
  (四) 疗效判定标准第25-26页
 三、 结果第26-30页
  (一) 两组心绞痛疗效比较第26页
  (二) 两组心电图疗效分析第26-27页
  (三) 两组硝酸酯类药物减量情况第27页
  (四) 两组中医症状总疗效分析第27页
  (五) 两组中医单项症状疗效比较第27-28页
  (六) 治疗前后两组血脂、血流变学的比较第28页
  (七) 治疗前后心功能的变化第28-29页
  (八) 治疗前后两组动脉内皮功能的变化第29页
  (九) 安全性指标第29-30页
讨论第30-37页
 一、 发病机理探讨第30-32页
 二、 本方疗效机理简述第32-33页
 三、 研究结果第33-34页
 四、 作用机理第34-36页
  (一) 改善内皮功能第34页
  (二) 调脂作用第34-35页
  (三) 改善血液流变学第35页
  (四) 改善心功能第35-36页
 五、 体会第36-37页
结语第37-38页
参考文献第38-42页
综述第42-50页
致谢第50页

论文共5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黄淮麦区小麦品种(系)的遗传多样性分析
下一篇:基于CAN总线的智能温度变送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