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绪论 | 第1-19页 |
1-1 生态功能区划的重要性 | 第8-13页 |
1-1-1 我国生态破坏形势严峻 | 第8-11页 |
1-1-2 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| 第11-12页 |
1-1-3 生态功能区划的重要性 | 第12-13页 |
1-2 生态功能区划研究概况 | 第13-16页 |
1-2-1 国外研究概况 | 第13-15页 |
1-2-2 国内研究概况 | 第15-16页 |
1-3 生态功能区划研究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| 第16-17页 |
1-3-1 发展趋势 | 第16-17页 |
1-3-2 存在问题 | 第17页 |
1-4 本文结构 | 第17-19页 |
第二章 生态功能区划理论基础及依据 | 第19-30页 |
2-1 基础理论指导 | 第19-25页 |
2-1-1 生态学理论 | 第19-20页 |
2-1-2 城市生态学理论 | 第20-23页 |
2-1-3 景观生态学理论 | 第23-24页 |
2-1-4 生态城市理论 | 第24页 |
2-1-5 生态经济学理论 | 第24-25页 |
2-1-6 可持续发展理论 | 第25页 |
2-2 直接理论指导及依据 | 第25-30页 |
2-2-1 有关生态区划的理论 | 第25-28页 |
2-2-2 生态(服务)功能理论 | 第28页 |
2-2-3 天津市发展规划 | 第28-29页 |
2-2-4 有关引用标准 | 第29-30页 |
第三章 天津市生态环境现状及其分析评价 | 第30-54页 |
3-1 天津市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| 第30-42页 |
3-1-1 生态环境现状 | 第30-38页 |
3-1-2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| 第38-39页 |
3-1-3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原因 | 第39-42页 |
3-2 天津市城市生态化评价 | 第42-45页 |
3-2-1 城市生态化程度计算 | 第43-44页 |
3-2-2 城市生态化程度评价 | 第44-45页 |
3-3 天津市生态敏感性评价 | 第45-49页 |
3-3-1 生态敏感性分析技术方法介绍 | 第45-46页 |
3-3-2 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 | 第46-47页 |
3-3-3 土地盐渍化敏感性评价 | 第47-48页 |
3-3-4 生境敏感性评价 | 第48-49页 |
3-4 天津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 | 第49-52页 |
3-4-1 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评价 | 第49-50页 |
3-4-2 水源涵养重要性评价 | 第50-51页 |
3-4-3 土壤保持重要性评价 | 第51页 |
3-4-4 营养物质保持重要性评价 | 第51-52页 |
3-5 天津市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分析 | 第52-54页 |
第四章 天津市生态功能区划 | 第54-72页 |
4-1 对生态功能的理解 | 第54-55页 |
4-2 生态功能区划基础知识 | 第55-56页 |
4-2-1 生态功能区划含义 | 第55页 |
4-2-2 生态功能区划目标 | 第55页 |
4-2-3 生态功能区划技术路线 | 第55-56页 |
4-2-4 生态功能区划常用指标 | 第56页 |
4-2-5 生态功能区划方法 | 第56页 |
4-3 天津市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| 第56-63页 |
4-3-1 生态功能区划的原则 | 第56-58页 |
4-3-2 天津市生态功能区划指标体系 | 第58-60页 |
4-3-3 生态功能区划的技术方法 | 第60-63页 |
4-4 天津市生态功能区划方案结果 | 第63-72页 |
4-4-1 区划系统 | 第63-66页 |
4-4-2 分区概述及建议对策 | 第66-72页 |
第五章 对策建议 | 第72-78页 |
5-1 积极解决水资源问题 | 第72-73页 |
5-1-1 积极治理河道,改善河流水质 | 第72页 |
5-1-2 推行循环经济理念,改变产业结构与过程,实现清洁生产 | 第72页 |
5-1-3 从多方面开展“开源”措施 | 第72页 |
5-1-4 大力开发和推广节水器具和技术 | 第72-73页 |
5-1-5 因水制宜,优化城市布局 | 第73页 |
5-1-6 运用环境经济手段,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| 第73页 |
5-1-7 合理控制人口规模 | 第73页 |
5-2 大力加强景观生态调控 | 第73-74页 |
5-2-1 建设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圈,将景观美化和生态保护有机统一起来 | 第73-74页 |
5-2-2 合理规划中心城区景观调控 | 第74页 |
5-2-3 加强滨海新区景观调控 | 第74页 |
5-2-4 加强绿化建设 | 第74页 |
5-3 重视、保护湿地资源 | 第74-75页 |
5-3-1 湿地现状及问题 | 第74-75页 |
5-3-2 保护建议 | 第75页 |
5-4 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 | 第75-76页 |
5-4-1 陆源污染控制 | 第75-76页 |
5-4-2 海上船舶、港口污染治理 | 第76页 |
5-5 大力开展生态保护工程 | 第76-77页 |
5-5-1 全面规划生态保护工程项目 | 第76页 |
5-5-2 加大科技支持,开展国际合作 | 第76-77页 |
5-5-3 增加生态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,完善环境经济政策 | 第77页 |
5-6 加强宏观政策法规管理 | 第77页 |
5-7 强化生态保护宣传教育和生态警示教育 | 第77-78页 |
结论 | 第78-7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9-81页 |
附图 | 第81-110页 |
致谢 | 第110-11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| 第11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