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1 绪论 | 第1-26页 |
| ·本文研究的电力工业发展背景 | 第13-18页 |
| ·电力工业发展回顾 | 第13-14页 |
| ·国外电力市场的发展 | 第14-17页 |
| ·我国电力市场发展情况 | 第17页 |
| ·开展电力市场的共同目标 | 第17-18页 |
| ·电力系统研究和应用背景 | 第18-24页 |
| ·电力市场结构和交易模型 | 第18-19页 |
| ·市场竞价和市场均衡求解等问题 | 第19-20页 |
| ·输电定价、阻塞管理及辅助服务 | 第20-23页 |
| ·传输容量计算 | 第23-24页 |
| ·本文的主要工作和成果 | 第24-26页 |
| 2 基于GA的机组组合问题研究 | 第26-39页 |
| ·引言 | 第26-27页 |
| ·遗传算法 | 第27-30页 |
| ·机组组合问题建模 | 第30-33页 |
| ·机组组合问题描述 | 第30-31页 |
| ·GA编码 | 第31-32页 |
| ·GA算法中的惩罚函数 | 第32-33页 |
| ·GA算法流程框图 | 第33页 |
| ·算例 | 第33-38页 |
| ·10机系统 | 第33-36页 |
| ·110机系统 | 第36-37页 |
| ·遗传算法随机性研究 | 第37-38页 |
| ·结论 | 第38-39页 |
| 3 基于机组组合的电力联营市场拍卖问题研究 | 第39-50页 |
| ·引言 | 第39-40页 |
| ·电力联营体拍卖问题 | 第40-44页 |
| ·数学模型 | 第40-41页 |
| ·市场均衡点问题描述 | 第41-44页 |
| ·市场均衡点求解 | 第44-46页 |
| ·LR迭代求解 | 第44-46页 |
| ·经济调度 | 第46页 |
| ·仿真计算 | 第46-49页 |
| ·10机系统 | 第46-47页 |
| ·110机系统 | 第47-49页 |
| ·结论 | 第49-50页 |
| 4 电力市场交易和节点定价研究 | 第50-79页 |
| ·概述 | 第50页 |
| ·电力市场的基本交易模式 | 第50-52页 |
| ·联营体(Pool-based)交易模式 | 第50-51页 |
| ·双边(Bilateral-based)交易模式 | 第51-52页 |
| ·联营体和双边交易联合模式 | 第52页 |
| ·基于DC-OPF的节点电价和收支计算 | 第52-65页 |
| ·一般非线性优化问题 | 第52-53页 |
| ·基于DC-OPF的电力市场交易数学模型描述 | 第53-54页 |
| ·基于DC-OPF的节点电价计算 | 第54-56页 |
| ·基于DC-OPF的节点电价特性研究 | 第56-62页 |
| ·采用节点定价(DC-OPF)情况下发电收费和负荷支付计算 | 第62-65页 |
| ·基于AC-OPF的节点电价和收支计算 | 第65-77页 |
| ·基于AC-OPF电力市场交易情况数学模型描述 | 第65-66页 |
| ·基于AC-OPF的节点电价计算 | 第66-70页 |
| ·基于AC-OPF的节点电价特性研究 | 第70-75页 |
| ·采用节点电价(AC-OPF)情况下发电收费和负荷支出计算 | 第75-77页 |
| ·分析和结论 | 第77-79页 |
| 5 基于最优潮流方法的传输容量计算研究 | 第79-91页 |
| ·引言 | 第79页 |
| ·传输容量相关术语定义及求解方法评述 | 第79-81页 |
| ·传输容量相关术语定义 | 第79-80页 |
| ·已有传输容量计算方法回顾 | 第80-81页 |
| ·基于OPF的传输容量计算基本原理 | 第81-84页 |
| ·传输容量计算基本定理 | 第81-82页 |
| ·传输容量计算数学模型 | 第82-84页 |
| ·基于OPF的传输容量仿真计算 | 第84-90页 |
| ·区域1到区域2的传输容量 | 第84-85页 |
| ·区域1到区域3的传输容量 | 第85-86页 |
| ·区域2到区域1的传输容量 | 第86-87页 |
| ·区域2到区域3的传输容量 | 第87-88页 |
| ·区域3到区域1的传输容量 | 第88-89页 |
| ·区域3到区域2的传输容量 | 第89-90页 |
| ·小结 | 第90页 |
| ·结论 | 第90-91页 |
| 6 结论 | 第91-92页 |
| 主要参考文献 | 第92-99页 |
| 附录A 10机和110机系统数据 | 第99-103页 |
| 表A.1 10机系统机组特性数据 | 第99页 |
| 表A.2 10机系统负荷数据 | 第99页 |
| 表A.3 110机系统机组特性数据 | 第99-102页 |
| 表A.4 110机系统负荷数据 | 第102-103页 |
| 附录B 基于GA的机组组合结果 | 第103-105页 |
| 表B.1 10机系统基于GA的组合结果 | 第103页 |
| 表B.2 110机系统基于GA的组合结果 | 第103-105页 |
| 附录C 基于机组组合的电力联营市场拍卖机组组合结果 | 第105-107页 |
| 表C.1 基于机组组合的市场拍卖机制条件下10机系统机组组合结果 | 第105页 |
| 表C.2 基于机组组合的市场拍卖机制条件下110机系统机组组合结果 | 第105-107页 |
| 附录D 6节点系统数据 | 第107-108页 |
| 表D.1 6节点系统网络参数数据 | 第107页 |
| 表D.2 6节点系统发电和负荷数据 | 第107-108页 |
| 附录E 定理4.1的证明 | 第108-109页 |
| 附录F IEEE-30节点系统电压和功率限制数据及潮流结果 | 第109-110页 |
| 表F.1 IEEE-30节点系统节点电压和功率限制数据 | 第109页 |
| 表F.2 IEEE-30节点系统基本潮流计算结果 | 第109-110页 |
| 附录G 定理5.1的证明 | 第110-112页 |
|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12-113页 |
| 致谢 | 第11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