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中兴词人群体研究
导论 | 第1-9页 |
第一章 中兴词人群体的地域布局 | 第9-33页 |
第一节 阵容庞大的临安词人群 | 第9-15页 |
第二节 以范成大为首的吴中词人群 | 第15-19页 |
第三节 建康词人群 | 第19-22页 |
第四节 以上饶、铅山为中心的信州词人群 | 第22-24页 |
第五节 蜀中词人群 | 第24-28页 |
第六节 宦闽词人群和崇安、建阳词人群 | 第28-30页 |
第七节 个体与群体的互动 | 第30-33页 |
第二章 中兴词人群体的成员类型 | 第33-49页 |
第一节 成员类型划分 | 第33-42页 |
(一) 英雄志士型 | 第33-36页 |
(二) 江湖名士型 | 第36-39页 |
(三) 恬淡不竞型 | 第39-42页 |
第二节 成员类型的相对性 | 第42-49页 |
第三章 词选的检讨 | 第49-58页 |
第一节 《乐府雅词》审美倾向的再检讨 | 第49-53页 |
第二节 《草堂诗馀》与中兴词坛 | 第53-54页 |
第三节 《花庵词选》的审美倾向 | 第54-58页 |
第四章 创作风貌 | 第58-79页 |
第一节 主题取向 | 第58-65页 |
一、 忧愤与批判的主题取向 | 第58-60页 |
二、 江湖漂泊之感与天涯羁旅之愁 | 第60-62页 |
三、 自然的愉悦 | 第62-65页 |
第二节 词作风格 | 第65-71页 |
一、 豪壮悲慨 | 第65-68页 |
二、 清雅峭拔 | 第68-70页 |
三、 婉约清丽 | 第70-71页 |
第三节 “词史”特质的强化 | 第71-79页 |
第五章 词独立抒情诗体地位的确立 | 第79-95页 |
第一节 兴、观、群、怨的社会功能 | 第79-85页 |
第二节 词中有人、词中有品 | 第85-91页 |
第三节 多样的风格和表现手法 | 第91-95页 |
余论 | 第95-9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7-9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