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双向桥梁到多边网络--上海银行公会与银行业(1918-1936)
内容提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4页 |
绪论: 社会网络与近代中国商人团体研究 | 第14-31页 |
一、 商人团体与社会变迁:问题的提出 | 第14-21页 |
二、 银行公会与银行业: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| 第21-26页 |
三、 社会网络:理论构想与研究思路 | 第26-31页 |
第一章 清末民初的上海社会与银行公会的兴起演变 | 第31-61页 |
一、 清末民初的上海社会与新式商人群体的崛起 | 第31-45页 |
1 政府的重商政策及其影响 | 第31-38页 |
2 孕育银行公会的上海社会 | 第38-45页 |
二、 上海银行公会的兴起与演变 | 第45-61页 |
1 银行公会的创设 | 第45-52页 |
2 银行公会的改组与整顿 | 第52-61页 |
第二章 上海银行公会的组织体系及网络建构 | 第61-95页 |
一、 上海银行公会的内部组织结构与纵向联系 | 第61-73页 |
1 银行公会的内部组织结构 | 第61-70页 |
2 沟通政府与银行的桥梁 | 第70-73页 |
二、 上海银行公会的横向交往及网络建构 | 第73-86页 |
1 银行公会的从属组织 | 第74-78页 |
2 全国银行公会联合会议评析 | 第78-82页 |
3 组建中外银钱业联合会 | 第82-86页 |
三、 上海银行公会网络体系的制度化与层级结构 | 第86-95页 |
1 银行公会网络体系建构的社会机制 | 第86-91页 |
2 银行公会网络体系的层级概貌 | 第91-95页 |
第三章 上海银行公会与银行业的自律发展 | 第95-129页 |
一、 订立行规,规范经营 | 第95-105页 |
1 订立行规 | 第96-102页 |
2 行规之透视 | 第102-105页 |
二、 平息金融风潮,稳定市场秩序 | 第105-120页 |
1 组建银行业联合准备委员会 | 第106-111页 |
2 平息金融风潮 | 第111-120页 |
三、 调解纠纷,维持会员合法权益 | 第120-129页 |
第四章 上海银行公会与票据业务的拓展 | 第129-165页 |
一、 上海银行公会与票据清算制度的演进 | 第129-148页 |
1 交换所成立前的票据清算 | 第129-135页 |
2 筹建上海票据交换所 | 第135-142页 |
3 上海银钱票据清算方法之演进 | 第142-148页 |
二、 上海银行公会与票据市场的发展 | 第148-165页 |
1 1927年以前的票据贴现 | 第150-155页 |
2 提倡商业承兑汇票 | 第155-159页 |
3 创设银行票据承兑所 | 第159-165页 |
第五章 上海银行公会与金融制度的变革 | 第165-205页 |
一、 上海银行公会与币制改革 | 第165-187页 |
1 驱逐劣质银币 | 第165-169页 |
2 筹建上海造币厂 | 第169-173页 |
3 倡议和促进废两改元 | 第173-182页 |
4 拥护法币政策 | 第182-187页 |
二、 上海银行公会与银行法制建设 | 第187-205页 |
1 从《银行通行则例》到《银行通行法》 | 第188-190页 |
2 反对《金融监理局组织条例》 | 第190-195页 |
3 围绕《银行法》和《储蓄银行法》的交涉 | 第195-201页 |
4 抵制“两税法” | 第201-205页 |
结语: 商人团体、社会网络与制度创新 | 第205-214页 |
一、 社会网络:一种重要的组织互动模式 | 第205-208页 |
二、 商人团体与制度创新 | 第208-214页 |
附录: 征引文献书目举要 | 第214-22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