储罐底板磁检测技术研究
第一章 绪论 | 第1-19页 |
1.1 选题意义 | 第12页 |
1.2 立式储罐底板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| 第12-16页 |
1.2.1 储罐的材料 | 第12-13页 |
1.2.2 储罐腐蚀的原因 | 第13-14页 |
1.2.3 立式储罐的主要破坏形式及危害 | 第14页 |
1.2.4 储罐底板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| 第14-16页 |
1.2.4.1 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的比较 | 第14-16页 |
1.3 国内外储罐底板漏磁检测概况 | 第16页 |
1.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6-19页 |
1.4.1 具体研究内容和重点解决的问题 | 第16-17页 |
1.4.2 预期达到的成果和学术价值 | 第17页 |
1.4.3 研究的方法 | 第17-19页 |
第二章 理论分析 | 第19-29页 |
2.1 漏磁检测的原理 | 第19-20页 |
2.1.1 漏磁场的形成 | 第19页 |
2.1.2 检测的原理 | 第19-20页 |
2.2 缺陷漏磁场分析 | 第20-22页 |
2.3 漏磁场的影响因素 | 第22-23页 |
2.4 磁化结构的选择和设计 | 第23-28页 |
2.4.1 磁化方法的选择 | 第23-24页 |
2.4.2 磁性材料的选择 | 第24页 |
2.4.3 磁化结构设计及优化 | 第24-28页 |
2.5 小结 | 第28-29页 |
第三章 四通道小型磁检测仪的研制 | 第29-34页 |
3.1 总体设计方案 | 第29-30页 |
3.1.1 四通道小型磁检测仪的总体方案 | 第29页 |
3.1.2 四通道小型磁检测仪的系统构成 | 第29-30页 |
3.2 传感器的选择 | 第30-31页 |
3.3 磁屏蔽 | 第31页 |
3.4 数据采集控制器 | 第31-32页 |
3.5 钢刷的添加 | 第32页 |
3.6 检测仪实物图及工作环境 | 第32-33页 |
3.7 小结 | 第33-34页 |
第四章 小型检测仪实验和结果分析 | 第34-39页 |
4.1 提离值对漏磁检测的灵敏度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4.2 检测速度对灵敏度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4.3 涂层对灵敏度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4.4 钢刷对灵敏度的影响 | 第37页 |
4.5 信号幅值和缺陷深度的对应关系 | 第37-38页 |
4.6 小结 | 第38-39页 |
第五章 24通道储罐底板磁检测仪的结构设计 | 第39-46页 |
5.1 24通道储罐底板磁检测仪的系统结构框图 | 第39页 |
5.2 24通道储罐底板磁检测仪的具体结构 | 第39-44页 |
5.2.1 磁检测仪磁化结构的设计 | 第39-40页 |
5.2.2 磁铁与储罐底板之间的引力计算 | 第40页 |
5.2.3 传感器的布置 | 第40-41页 |
5.2.4 定位装置的设计 | 第41页 |
5.2.5 系统电源的设计选型 | 第41-42页 |
5.2.6 数据采集模块的设计选型 | 第42页 |
5.2.7 屏蔽结构的设计 | 第42-43页 |
5.2.8 系统框架的设计 | 第43-44页 |
5.3 标定板的设计 | 第44-45页 |
5.4 小结 | 第45-46页 |
第六章 24通道储罐底板磁检测仪软件的编制 | 第46-55页 |
6.1 检测仪系统框图 | 第46页 |
6.2 24通道储罐底板磁检测仪软件操作指南 | 第46-52页 |
6.3 储罐底板编号系统 | 第52-54页 |
6.3.1 储罐底板检测基准点 | 第52页 |
6.3.2 编号配置 | 第52-53页 |
6.3.3 底板参考点 | 第53页 |
6.3.4 扫描模式 | 第53-54页 |
6.4 小结 | 第54-55页 |
第七章 24通道磁检测仪的实验分析和应用 | 第55-59页 |
7.1 实验室条件下实验分析 | 第55-57页 |
7.2 实际检测过程中影响因素的实验分析 | 第57-58页 |
7.3 现场实际应用 | 第58页 |
7.4 小结 | 第58-59页 |
结论 | 第59-60页 |
展望 | 第60-61页 |
致谢 | 第61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