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天文学、地球科学论文--测绘学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测绘数据库与信息系统论文

南京“数字房产”空间数据整合的关键技术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8页
英文摘要第8-10页
第一章 前言第10-23页
 1.1 引言第10-14页
  1.1.1 研究的必要性第10-13页
  1.1.2 研究的可行性第13-14页
 1.2 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4-17页
  1.2.1 空间数据共享的研究进展第14-16页
  1.2.2 数据整合的研究进展第16-17页
 1.3 研究内容和论文组织第17-23页
  1.3.1 研究内容第17-18页
  1.3.2 拟解决的问题第18-19页
  1.3.3 研究思路第19-20页
  1.3.4 论文组织第20-23页
第二章 空间数据特点及其整合的技术方法第23-32页
 2.1 空间数据的特点第23-24页
  2.1.1 空间数据的特点第23页
  2.1.2 空间数据整合的特点第23-24页
 2.2 空间数据标准的建立第24-27页
  2.2.1 空间数据共享的方式第24-26页
  2.2.2 空间数据标准第26-27页
 2.3 空间数据整合的技术研究第27-29页
  2.3.1 面向对象技术对地理空间对象的描述与组织第28页
  2.3.2 分布式空间计算模式和体系结构第28-29页
 2.4 空间数据整合的实现方法第29-32页
第三章 异构多源空间数据的共享与互操作第32-49页
 3.1 异构多源空间数据共享的方法第32-35页
  3.1.1 外部数据交换第32-33页
  3.1.2 地理信息系统互操作第33-34页
  3.1.3 空间数据共享平台第34-35页
 3.2 地理信息系统互操作的方法第35-42页
  3.2.1 基于直接数据访问模式的互操作方法第35-37页
  3.2.2 基于开放地理信息系统的互操作方法第37-40页
  3.2.3 OPENGIS实现技术第40-42页
 3.3 基于缓存机制的SIMS解决方案第42-49页
  3.3.1 SIMS特点第42-43页
  3.3.2 SIHS的体系结构第43-44页
  3.3.3 空间数据引擎的运行机制第44-45页
  3.3.4 基于缓存机制的SIMS解决方案第45-49页
第四章 多源异构空间数据的表现第49-62页
 4.1 图元共享的理论基础第49-55页
  4.1.1 GIS语义共享的实现途径第49-51页
  4.1.2 面向共享的概念模型设计第51-55页
 4.2 GIS图元共享的实现技术第55-62页
  4.2.1 建立通用的图元编辑器第56-57页
  4.2.2 建立符号库之间的对应关系,实现不同GIS平台下的语义共享第57-58页
  4.2.3 用XML语言实现图元语义描述上的一致性第58-62页
第五章 多源异构空间数据空间关系的自动半自动生成第62-73页
 5.1 空间关系的语义研究第62-63页
 5.2 空间信息的可视化概念第63-64页
 5.3 基于“知识与规则”实现空间关系的一致性第64-73页
  5.3.1 面向对象方法的运行机制第64页
  5.3.2 基于“知识与规则”的GIS体系框架模型第64-67页
  5.3.3 基于“知识与规则”的GIS数据结构表达第67-68页
  5.3.4 空间关系的可视化建模第68-73页
第六章 “数字房产”空间数据研究第73-98页
 6.1 “数字房产”空间数据的特点第73-85页
  6.1.1 房产空间数据的分类第73-79页
  6.1.2 房产空间数据模型第79页
  6.1.3 房产空间数据与各业务之间的关联关系第79-85页
 6.2 “数字房产”空间数据整合方案第85-98页
  6.2.1 整合的目标与特点第85-87页
  6.2.2 空间数据整合方案第87-88页
  6.2.3 空间数据整合的过程第88-89页
  6.2.4 空间数据整合的实施第89-98页
第七章 “数字房产”空间数据整合关键技术问题解决方案第98-119页
 7.1 以GIS共享平台实现“数字房产”多源异构空间数据的整合第98-104页
  7.1.1 “数字房产”GIS共享平台建设框架第98-100页
  7.1.2 “数字房产”GIS共享平台设计思路第100-102页
  7.1.3 “数字房产”GIS共享平台体系结构第102-104页
 7.2 实现不同GIS平台下的图元共享第104-109页
 7.3 通过规则库和知识库实现房产空间关系的自动半自动生成第109-119页
  7.3.1 用实体空间关系及其约束第109-110页
  7.3.2 房产空间数据校验规则第110-114页
  7.3.3 利用房产空间关系进行数据整合第114-119页
第八章 结论与展望第119-122页
 8.1 结论第119-120页
 8.2 展望第120-122页
博士期间发表(含已录用)的文章第122页
博士期间所参加的科研和工程项目第122-123页
致谢第123页

论文共12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业务流程再造的企业组织变革研究
下一篇:国有商业银行代理问题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