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作物论文--禾谷类作物论文--稻论文

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及其原因分析

中文摘要第1-4页
英文摘要第4-6页
目录第6-8页
0 前言第8-11页
1 材料与方法第11-13页
   ·供试材料第11页
     ·供试品种(系)第11页
     ·材料培育方法第11页
   ·测定内容与方法第11-12页
   ·分析方法第12-13页
2 结果与分析第13-55页
   ·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株系间差异第13-17页
     ·成熟期氮素累积量的株系间差异第13-14页
     ·成熟期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的株系间差异第14-15页
     ·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株系间差异第15-16页
     ·氮素收获指数的株系间差异第16-17页
   ·不同氮素累积量类型株系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第17-21页
     ·抽穗前、后氮素累积量的株系间差异第17-18页
     ·不同氮素累积量类型株系间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的差异第18-19页
     ·不同氮素累积量类型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差异第19-20页
     ·不同氮素累积量类型株系间氮素收获指数的差异第20-21页
   ·不同株高类型株系间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第21-26页
     ·株高的聚类分析第21-22页
     ·不同株高类型株系间氮素累积量的差异第22-24页
     ·不同株高类型株系间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的差异第24-25页
     ·不同株高类型株系间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差异第25页
     ·不同株高类型株系间氮素收获指数的差异第25-26页
   ·不同生育期类型株系间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第26-31页
     ·生育期的聚类分析第26-27页
     ·不同生育期类型株系间氮素累积量的差异第27-29页
     ·不同生育期类型株系间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的差异第29-30页
     ·不同生育期类型株系间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差异第30-31页
     ·不同生育期类型株系间氮素收获指数的差异第31页
   ·不同生物产量类型株系间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第31-37页
     ·生物产量的聚类分析第31-32页
     ·不同生物产量类型株系间氮素累积量的差异第32-34页
     ·不同生物产量类型株系间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的差异第34-36页
     ·不同生物产量类型株系间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差异第36页
     ·不同生物产量类型株系间氮素收获指数的差异第36-37页
   ·不同库容量类型株系间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第37-42页
     ·库容量的聚类分析第37-38页
     ·不同库容量类型株系间氮素累积量的差异第38-40页
     ·不同库容量类型株系间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的差异第40-41页
     ·不同库容量类型株系间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差异第41页
     ·不同库容量类型株系间氮素收获指数的差异第41-42页
   ·不同产量类型株系间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第42-47页
     ·产量的聚类分析第42-43页
     ·不同产量类型株系间氮素累积量的差异第43-45页
     ·不同产量类型株系间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的差异第45-46页
     ·不同产量类型株系间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差异第46-47页
     ·不同产量类型株系间氮素收获指数的差异第47页
   ·根系有关性状与水稻氮素吸收的关系第47-55页
     ·每株不定根数与氮素累积量的关系第47-49页
     ·每株不定根长与氮素累积量的关系第49-51页
     ·每条不定根粗与氮素累积量的关系第51-53页
     ·根系活性与氮素累积量的关系第53-54页
     ·每条不定根重与氮素累积量的关系第54-55页
3 小结与讨论第55-58页
   ·关于水稻氮素吸收量的品种间差异及其原因第55-56页
   ·关于水稻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的品种间差异及其原因第56-57页
   ·关于水稻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品种间差异及其原因第57-58页
参考文献第58-62页
致谢第62页

论文共6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元宝山电厂进入电力市场后竞争策略研究
下一篇:周期时变凸轮系统的动力行为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