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言 | 第1-13页 |
第一章 以抢劫手段强索债务行为的定性研究 | 第13-21页 |
一 、 对 于 定 性 的 不 同 观 点 | 第13-14页 |
二、 区分不同情况认定行为性质 | 第14-19页 |
(一) 索 取 合 法 债 务 | 第14-16页 |
(二) 索取超过合法债务数额的“债务” | 第16-17页 |
(三) 索 取 非 法 债 务 | 第17-18页 |
(四) 索取根本不存在的债务 | 第18页 |
(五) 索取难以查清的债务 | 第18-19页 |
三、 “雇人索债”行为的共犯问题 | 第19-21页 |
第二章 入户抢劫界定研究 | 第21-30页 |
一、 关于“户”的含义理解 | 第21-25页 |
二、 “入户”与“抢劫”之间的联系 | 第25-28页 |
三、 “入户抢劫”的犯罪对象 | 第28-30页 |
第三章 转化型抢劫罪中的未成年主体及加重犯研究 | 第30-36页 |
一、 转化型抢劫罪的未成年主体 | 第30-32页 |
二、 转化型抢劫罪的加重犯 | 第32-36页 |
(一) 转化型抢劫罪中存在加重犯的依据 | 第32-33页 |
(二) 转化型抢劫罪中构成加重犯的标准 | 第33-36页 |
第四章 抢劫罪的既遂形态与未遂形态研究 | 第36-49页 |
一、 关于抢劫罪的既遂与未遂的观点争论 | 第36-42页 |
(一) 国外和我国台湾刑法中关于抢劫罪的既遂与未遂的规定与争论 | 第36-38页 |
(二) 国内刑法学界关于抢劫既遂与未遂的争论 | 第38-42页 |
二、 关于区分抢劫罪的既遂与未遂 | 第42-49页 |
(一) 在抢劫罪的一般情节中,判断犯罪既遂与未遂的标准 | 第42-43页 |
(二) 在抢劫加重情节中,应当根据不同情节确定既遂与未遂的标准 | 第43-45页 |
(三) 关于转化型抢劫罪的既遂与未遂 | 第45-49页 |
1 、转化型抢劫罪存在既遂与未遂的不同观点 3 | 第45-46页 |
2 、判断转化型抢劫罪中既遂与未遂的标准 | 第46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3页 |
论文独创性声明 | 第0-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