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--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--金属学(物理冶金)论文--金相学(金属的组织与性能)论文--金属的性能论文--机械性能(力学性能)论文

反应堆材料的棘轮与疲劳行为研究

第1章 绪论第1-24页
 1.1 棘轮问题的研究现状第10-21页
  1.1.1 棘轮试验现象第11-15页
  1.1.2 棘轮问题本构模型的研究现状第15-21页
 1.2 Zr-4合金的低周疲劳研究第21页
 1.3 棘轮问题研究中的计算机应用第21-22页
 1.4 目前棘轮和疲劳研究工作中的不足第22页
 1.5 本论文的工作第22-24页
第2章 1Cr18Ni9Ti不锈钢单轴棘轮特性研究第24-35页
 2.1 试验条件第24-25页
 2.2 单轴强度性能试验第25页
 2.3 单轴棘轮试验的参数设计第25-27页
  2.3.1 独立加载工况类第25-26页
  2.3.2 历史加载工况类第26页
  2.3.3 单试样多级加载工况类第26-27页
 2.4 单轴棘轮试验的结果与讨论第27-34页
  2.4.1 独立加载工况类的试验结果第27-29页
  2.4.2 历史加载工况类的试验结果第29-32页
  2.4.3 单试样多级加载工况类的试验结果第32-34页
 2.5 本章小结第34-35页
第3章 1Cr18Ni9Ti不锈钢安定行为研究第35-45页
 3.1 1Cr18Ni9Ti不锈钢棘轮安定性本构行为第35-36页
  3.1.1 棘轮循环历史的影响第35页
  3.1.2 平均应力的影响第35-36页
 3.2 棘轮门槛特性和棘轮应力定义第36-37页
 3.3 1Cr18Ni9Ti不锈钢常温饱和棘轮模型第37-38页
 3.4 1Cr18Ni9Ti不锈钢常温棘轮演化模型第38-39页
 3.5 棘轮演化统一模型第39-40页
 3.6 URM模型的修改第40-43页
  3.6.1 饱和棘轮模型SRM的适用范围第40-41页
  3.6.2 饱和棘轮模型SRM的改进第41页
  3.6.3 棘轮演化模型REM的改进第41-43页
 3.7 塑性模量函数与滞回环宽度的演化规律第43-44页
 3.8 本章小结第44-45页
第4章 钛合金单轴棘轮特性研究第45-57页
 4.1 试验条件第45-47页
  4.1.1 试验设备第45页
  4.1.2 试验材料、尺寸与夹具第45-47页
  4.1.3 试验参数第47页
 4.2 单轴性能试验第47-51页
  4.2.1 温度对T42NG材料弹性模量的影响第47-48页
  4.2.2 常规力学性能试验第48-51页
 4.3 常温棘轮试验参数第51-52页
 4.4 常温棘轮试验结果第52-55页
  4.4.1 T42NG常温微幅棘轮试验结果第52-53页
  4.4.2 T225NG常温棘轮试验结果第53-55页
 4.5 本章小结第55-57页
第5章 钛合金的棘轮模型研究第57-69页
 5.1 T42NG和T225NG钛合金的饱和棘轮模型第57-59页
 5.2 T225NG钛合金的棘轮演化模型第59-63页
  5.2.1 棘轮应变率的指数型演化规律第59-60页
  5.2.2 平均应力对棘轮应变的影响第60页
  5.2.3 指数型棘轮模型的建立第60-62页
  5.2.4 指数型棘轮统一模型第62-63页
 5.3 指数型模型对棘轮应变演化的预测第63-64页
 5.4 T42NG钛合金的棘轮演化第64-65页
 5.5 蠕变效应对棘轮演化的影响第65-68页
 5.6 本章小结第68-69页
第6章 Zr-4合金低周疲劳方法与应用研究第69-78页
 6.1 试验材料及条件第69-70页
 6.2 Zr-4合金小试样的疲劳可行性研究第70页
 6.3 横向应变向轴向应变的等效转化方法第70-74页
  6.3.1 横向应变向轴向应变的转化方法第70-71页
  6.3.2 Zr-4合金泊松比测量方法第71-72页
  6.3.3 形状因子、等效泊松比第72-74页
 6.4 λ-M-C寿命估算模型第74-76页
  6.4.1 M-C寿命估算模型第74-75页
  6.4.2 λ-M-C模型及其应用方法第75-76页
 6.5 本章小结第76-78页
第7章 棘轮问题的相关软件第78-86页
 7.1 软件的开发背景及软件的特点第78-79页
 7.2 软件运行环境第79-80页
 7.3 软件流程图第80页
 7.4 相关力学基础第80-81页
 7.5 棘轮计算软件RatComp的使用方法简介第81-84页
  7.5.1 输入参数第81-82页
  7.5.2 分离数据第82-83页
  7.5.3 处理连续数据第83页
  7.5.4 处理峰谷值数据第83-84页
  7.5.5 数据文件的瘦身第84页
 7.6 棘轮拟合软件的使用方法简介第84-85页
  7.6.1 输入参数第84页
  7.6.2 计算棘轮应变第84-85页
  7.6.3 棘轮计算软件的处理过程第85页
 7.7 本章小结第85-86页
结论与展望第86-89页
致谢第89-90页
参考文献第90-94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4-108页

论文共10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资本结构分析及实证研究
下一篇:集团公司财务控制若干问题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