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0 前言 | 第1-11页 |
| 0.1 分布式对象计算及CORBA | 第8页 |
| 0.2 实时CORBA | 第8-9页 |
| 0.3 实时调度服务 | 第9-10页 |
| 0.4 实时调度服务改进 | 第10-11页 |
| 1 分布式对象计算及CORBA背景 | 第11-18页 |
| 1.1 软件开发模式的历史回顾 | 第11-15页 |
| 1.1.1 单机开发 | 第11-12页 |
| 1.1.2 两层客户/服务器结构 | 第12-13页 |
| 1.1.3 三层客户/服务器结构 | 第13-14页 |
| 1.1.4 分布式系统 | 第14-15页 |
| 1.2 分布式计算 | 第15页 |
| 1.3 对象模型 | 第15-16页 |
| 1.4 分布式对象计算及其主流技术CORBA | 第16-18页 |
| 2 CORBA基本概念和体系结构 | 第18-31页 |
| 2.1 CORBA基本概念 | 第18-21页 |
| 2.2 CORBA体系结构 | 第21-28页 |
| 2.2.1 客户机系统 | 第22-24页 |
| 2.2.2 服务器系统 | 第24-26页 |
| 2.2.3 其他构件 | 第26-28页 |
| 2.3 主流分布式对象计算技术的比较 | 第28-29页 |
| 2.4 CORBA技术的应用 | 第29-31页 |
| 3 实时CORBA基本概念和体系结构 | 第31-45页 |
| 3.1 分布式实时应用面临的问题 | 第31-32页 |
| 3.2 现有CORBA在实时应用上的不足 | 第32-33页 |
| 3.3 实时CORBA研究重点 | 第33-36页 |
| 3.4 实时CORBA规范 | 第36-39页 |
| 3.5 实时CORBA基本概念 | 第39-41页 |
| 3.6 实时CORBA体系结构 | 第41-45页 |
| 4 实时CORBA调度服务 | 第45-49页 |
| 4.1 调度服务 | 第45-47页 |
| 4.1.1 静态调度 | 第46页 |
| 4.1.2 动态调度 | 第46-47页 |
| 4.2 常用的几种调度原则 | 第47-49页 |
| 4.2.1 固定优先级调度(Fix Priority Scheduling) | 第47页 |
| 4.2.2 最早截止期限优先(Earliest Deadline First—EDF) | 第47-48页 |
| 4.2.3 最小松弛优先(Least Laxity First—LLF) | 第48页 |
| 4.2.4 最大化增值效用(Maximize Accrued Utility—MAU) | 第48-49页 |
| 5 实时调度原则改进 | 第49-54页 |
| 5.1 相关系统 | 第49-50页 |
| 5.1.1 TAO | 第49页 |
| 5.1.2 EPIQ | 第49-50页 |
| 5.2 改进的调度原则模型 | 第50-54页 |
| 5.2.1 调度代理(Scheduling Broker) | 第50-51页 |
| 5.2.2 两级调度策略(Two-tier Scheduling Policy) | 第51-53页 |
| 5.2.3 运行时先后顺序(Run-time Sequence) | 第53-54页 |
| 6 总结和下一步工作 | 第54-56页 |
| 致谢 | 第56-5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7-59页 |
| 附录1 实时CORBA IDL定义 | 第59-64页 |
| 附录2 调度服务IDL定义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