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政治论文--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

邓小平战略思维研究

导论第1-41页
 一、 战略、战略思维、邓小平战略思维第8-21页
  (一) 战略第8-10页
  (二) 战略思维第10-17页
  (三) 邓小平战略思维第17-21页
 二、 邓小平战略思维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轨迹第21-31页
  (一) 邓小平战略思维的形成与发展第22-26页
  (二) 邓小平战略思维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第26-31页
 三、 邓小平战略思维的精髓:解放思想,实事求是第31-41页
  (一) 邓小平的思维路线第31-36页
  (二) 坚持实事求是,必须解放思想第36-41页
第一章 原则性思维第41-69页
 一、 原则的坚定性:原则问题上“开钢铁公司”第41-49页
  (一) 邓小平在革命战争年代和“文革”时期即以坚持原则而著名第41-42页
  (二) “‘两个凡是’不符合马克思主义”第42-43页
  (三) “决议稿中阐述毛泽东思想的这一部分不写或写不好,整个决议都可以不做”第43-44页
  (四) “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,动摇不得”第44-45页
  (五) “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,我任何时候都没有让过步”第45-46页
  (六) “主权问题不能谈判”第46-48页
  (七) “中国不怕威胁,不怕孤立,也不怕制裁”第48-49页
 二、 原则性思维的价值取向:国家与人民的根本利益高于一切第49-65页
  (一) 邓小平的国家利益原则第49-54页
  (二) 国家利益原则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维的核心原则第54-57页
  (三) 国家关系不以意识形态定亲疏第57-61页
  (四) 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高于一切第61-65页
 三、 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:“总要从死胡同里找个出路”第65-69页
第二章 系统性思维第69-95页
 一、 邓小平系统性思维的基本原则第69-76页
  (一) 系统整体性思维原则第69-71页
  (二) 系统结构性思维原则第71-72页
  (三) 系统协同性思维原则第72-73页
  (四) 系统核心思维原则第73-75页
  (五) 系统开放性思维原则第75-76页
 二、 在世界的系统联系中把握全球性战略问题第76-80页
  (一) 分析世界大势和周围环境,转变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认识第76-77页
  (二) 清醒估计中国在国际事务里的足够分量,担当维护和平、制约战争的角色第77页
  (三) 把握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,促进建立国际政治、经济新秩序第77-80页
 三、 改革、发展、稳定的辩证法第80-95页
  (一) 发展是硬道理第81-86页
  (二) 为了加快发展,必须坚持改革,促进改革的系统演化第86-93页
   (三) 发展和改革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第90-93页
  (四) 改革、发展、稳定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第93-95页
第三章 开放性思维第95-125页
 一、 邓小平开放性思维的基本内涵第95-104页
  (一) 开放性思维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第95-97页
  (二) 开放性思维是大系统思维第97-99页
  (三) 开放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第99-102页
  (四) 开放性思维是鸟瞰式思维第102-104页
 二、 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第104-108页
  (一) 开放世界的形成第104-106页
  (二) 开放世界需要开放性思维第106-108页
 三、 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第108-112页
  (一) 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在孤立状态下实现现代化第108-109页
  (二) 中国历史的经验教训昭示了闭关锁国必然导致落后衰败第109-111页
  (三) 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第111-112页
 四、 面向世界全方位、多层次、宽领域开放第112-121页
  (一) 从确信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创造了人类文明的唯物史观出发,确定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第112-114页
  (二) 运用内容和形式相统一、系统和层次相统一的辩证法,实行多形式、多层次的对外开放第114-117页
  (三) 以发展生产力为宗旨,实行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第117-119页
  (四) 遵循实践、认识、再实践的无限循环规律,推动对外开放不断发展第119-121页
 五、 在向世界开放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121-125页
第四章 创新性思维第125-150页
 一、 创新性是邓小平战略思维的灵魂第125-130页
  (一) 邓小平创新思维的最基本特征和基本前提:既不唯书,也不唯上,在求是、求实中创新第125-127页
  (二) 邓小平创新思维的不竭源泉:既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,又善于总结群众的经验,在提高升华中创新第127-128页
  (三) 邓小平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:既在同中求异,又在异中求同,在对立统一中创新第128-129页
  (四) 邓小平创新思维的基本方针:既立足本国,又放眼世界,在吸收借鉴中创新第129-130页
 二、 独立思考与独立判断第130-135页
  (一) 面向现实本身的理论思考第130-134页
  (二) 注重实践理性的思维方式第134-135页
 三、 研究新问题与创造新理论第135-140页
  (一) 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第136-138页
  (二) 提出了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”的新命题第138-140页
 四、 在总结经验中开辟新道路第140-150页
第五章 过程性思维第150-170页
 一、 邓小平战略思维的出发点:中国的现实国情第150-160页
  (一) 中国现实国情的主要特点第151-155页
  (二) 必须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第155-157页
  (三) 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第157-160页
 二、 邓小平战略思维的目标:富强、民主、文明第160-163页
  (一) 中国全面发展战略目标的形成第160-162页
  (二) 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内容第162-163页
 三、 波浪式前进:事物发展的普遍形式第163-170页
  (一) 平衡与不平衡的辩证法和社会发展第164-167页
  (二) 以“台阶式”发展实现“三步走”的战略第167-170页
第六章 预见性思维第170-188页
 一、 充分重视对未来发展的预见第170-175页
 二、 根据历史和现实的必然联系进行预见第175-178页
 三、 在科学预见的基础上规划未来第178-182页
 四、 通过脚踏实地的行动实现未来蓝图第182-184页
 五、 预见具有不确定性,要做两手准备第184-188页
结  束  语第188-189页
主要参考文献第189-192页
后    记第192页

论文共19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重组——中国企业发展之路
下一篇:《案例》:M公司的工作绩效评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