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天文学、地球科学论文--地球物理勘探论文

核磁共振岩石物理研究及其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

中文摘要第1-4页
英文摘要第4-8页
第一章 引言第8-12页
   ·核磁共振石油工业应用简史及研究现第8-10页
   ·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·本文研究内容第11-12页
第二章 核磁共振石油工业应用原理第12-33页
   ·核磁共振现象第12-18页
   ·NMR信号的检测第18-19页
   ·弛豫时间及其测量第19-25页
   ·核磁共振测量区选择第25-26页
   ·岩石中流体的核磁弛豫机理第26-33页
第三章 岩石核磁共振弛豫信号的多指数反演第33-45页
   ·岩石核磁共振信号的多指数特征第33-34页
   ·多指数反演算法第34-37页
   ·T_2谱非负性限制的实现第37页
   ·算法比较第37-39页
   ·处理实例第39-44页
   ·小结第44-45页
第四章 核磁共振石油工业应用基础研究第45-74页
   ·实验材料与方法第45-47页
   ·储层流体的核磁共振特征第47-51页
   ·核磁共振T_2谱响应特征第51-54页
   ·砂岩孔径分布与T_2谱的关系第54-57页
   ·储层可动流体及其T_2截止值第57-61页
   ·核磁共振孔隙度第61-63页
   ·核磁共振渗透率第63-69页
   ·低磁场条件下天然气核磁共振特性第69-72页
   ·小结第72-74页
第五章 核磁共振技术在柴达木盆地狮子沟构造狮32井E_3~1储层评价中的应用第74-104页
   ·地质概况第75-76页
   ·储层岩心物性研究第76-86页
   ·核磁测井精细解释第86-102页
   ·小结第102-104页
第六章 利用核磁共振技术评价中国西部低渗透油田开发潜力第104-116页
   ·实验材料和方法第104-106页
   ·可动流体与孔隙度、渗透率关系第106-108页
   ·可动流体影响因素第108-113页
   ·核磁可动流体评价结果与现场应用效果对比分析第113-115页
   ·小结第115-116页
第七章 结论第116-118页
参考文献第118-122页
发表文章目录第122-124页
研究工作获得的省部级成果及奖励第124-125页
作者简历第125-126页
致谢第126页

论文共12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金融全球化下我国利用外资及对外投资战略研究
下一篇:广西高峰锡矿100号矿体数学经济模型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