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50页 |
导论 | 第50-54页 |
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| 第54-83页 |
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与对外投资的历史、现状和特点 | 第54-66页 |
一、 引进外资的历史进程 | 第54-56页 |
二、 引进外资的发展现状与特点 | 第56-61页 |
三、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域、现状及特点 | 第61-65页 |
四、 利用外资及对外投资简评 | 第65-66页 |
第二节 国际资本流动特征及国际直接投资发展趋势(66) | 第66-72页 |
一、 国际资本流动的特征 | 第66-69页 |
二、 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 | 第69-72页 |
第三节 金融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| 第72-76页 |
一、 金融全球化的特征 | 第72-75页 |
二、 金融全球化对我国的促进作用 | 第75-76页 |
第四节 问题的提出 | 第76-83页 |
一、 相对于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而言,我国吸收外资仍处于低级水平 | 第76-77页 |
二、 利用外资结构不够合理 | 第77-78页 |
三、 外商控制主动权,实行市场垄断,冲击民族工业 | 第78-80页 |
四、 外资来源渠道单一,投资国集中于东南亚一带 | 第80-81页 |
五、 资本外逃严重 | 第81页 |
六、 利用外资及对外投资严重不协调 | 第81页 |
七、 问题的提出 | 第81-83页 |
第二章 理论分析思路 | 第83-94页 |
第一节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简析 | 第83-89页 |
一、 垄断优势理论 | 第83-84页 |
二、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| 第84-85页 |
三、 内部化理论 | 第85-87页 |
四、 比较优势理论 | 第87-88页 |
五、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| 第88-89页 |
第二节 分析思路 | 第89-94页 |
第三章 我国利用外资的多角度分析 | 第94-149页 |
第一节 利用外资发展阶段定位 | 第94-101页 |
一、 我国仍然保有不成熟债务国的基本特征 | 第94-97页 |
二、 我国初步具有成熟债务国的一些特点 | 第97-101页 |
第二节 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分析 | 第101-119页 |
一、 引进外资的必要规模 | 第101-106页 |
二、 引进外资的可能性规模 | 第106-110页 |
三、 引进外资的安全规摸 | 第110-116页 |
四、 外资规模的综合评价 | 第116-119页 |
第三节 外资的结构分析 | 第119-137页 |
一、 外资产业结构分析 | 第119-127页 |
二、 外资的区域结构分析 | 第127-137页 |
第四节 外资的融资方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| 第137-143页 |
第五节 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政策的国际比较 | 第143-149页 |
第四章 我国利用外资及对外投资的比较 | 第149-167页 |
第一节 利用外资与对外投资的比较 | 第149-156页 |
一、 趋同与差异 | 第149-150页 |
二、 两者动因的统一性 | 第150-151页 |
三、 结构的多元化异同 | 第151-153页 |
四、 投资效益的统一与背离 | 第153-156页 |
第二节 对外投资依存度与宏观经济均衡 | 第156-167页 |
一、 简要的理论回顾与西方国家的经验 | 第156-158页 |
二、 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剖析 | 第158-162页 |
三、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可行性分析 | 第162-167页 |
第五章 资本外逃分析 | 第167-183页 |
一、 国际理论界对资本外逃的定义与测算模型 | 第167-171页 |
二、 中国资本外逃总量测算与比较分析 | 第171-177页 |
三、 中国资本外逃的基本途径、成因与负面影响 | 第177-183页 |
第六章 东部地区与中、西部地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比较分析及启示 | 第183-198页 |
第一节 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利用外资的现状与差距 | 第183-186页 |
一、 “八五”情况 | 第183-184页 |
二、 近几年情况 | 第184-185页 |
三、 其它差距 | 第185-186页 |
第二节 差距因素 | 第186-191页 |
一、 基本经济因素 | 第186页 |
二、 投资方面的因素 | 第186-187页 |
三、 思想观念上的因素 | 第187-188页 |
四、 经营上的因素 | 第188-189页 |
五、 政策性因素 | 第189-191页 |
六、 人才因素 | 第191页 |
第三节 中、西部地区利用外资的条件和机遇 | 第191-194页 |
一、 中、西部地区利用外资的条件 | 第191-193页 |
二、 中、西部地区利用外资的机遇 | 第193-194页 |
第四节 对中西部地区利用外资认识问题上的一些思考 | 第194-198页 |
一、 摒弃极端思想 | 第194-195页 |
二、 正确看待中、西部地区利用外资的成绩 | 第195-196页 |
三、 中、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客观上存在“度’的限制 | 第196-198页 |
第七章 我国利用外资与对外投资的战略思路及对策措施 | 第198-212页 |
第一节 我国现阶段利用外资的总体战略目标 | 第198-199页 |
一、 解决国内资金不足 | 第198页 |
二、 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| 第198-199页 |
三、 坚持出口导向方针,防止外资企业过度挤占我国的国内外市场 | 第199页 |
四、 保持短期宏观经济平衡 | 第199页 |
第二节 经济发展新阶段(加入WTO后)利用外资战略与对策 | 第199-209页 |
一、 积极发展在国际资本市场的间接融资 | 第199-201页 |
二、 继续积极谨慎地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| 第201-203页 |
三、 外商直接投资的投向管理政策 | 第203-204页 |
四、 逐渐实行统一的国民待遇 | 第204-205页 |
五、 引导外资投向,优化产业结构 | 第205-206页 |
六、 培育并逐步开放国内资本市场,逐渐与国际市场融合接轨 | 第206-207页 |
七、 积极利用外资的同时,保证经济内外部平衡与协调 | 第207-208页 |
八、 在尽快提高我国服务业的竞争能力的同时,逐步开放服务贸易投资领域 | 第208页 |
九、 防范资本外逃 | 第208-209页 |
第三节 我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战略 | 第209-212页 |
一、 组建综合性企业集团,扩大海外投资规模 | 第209-210页 |
二、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转变海外企业经营机制 | 第210页 |
三、 加强对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宏观管理 | 第210-212页 |
第八章 结论及展望 | 第212-216页 |
第一节 结论 | 第212-214页 |
一、 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归根到底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 | 第212页 |
二、 仍需积极引进外资促进经济发展 | 第212-213页 |
三、 对外资的利用应有综合、系统的评价和认识 | 第213页 |
四、 适应金融全球化的要求,制定正确的投融资战略 | 第213-214页 |
五、 重视对外投资依存度的地位和作用 | 第214页 |
六、 充分认识资本外逃的严重性 | 第214页 |
第二节 展望 | 第214-216页 |
致谢 | 第216-217页 |
参考书目 | 第217-21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