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 激励机制的哲学本质 | 第1-19页 |
(一) 何为激励? | 第14-15页 |
(二) 激励与需要、期望 | 第15-17页 |
(三) 纠正运用激励方法的两种片面性 | 第17-18页 |
(四) 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,有效运用激励模式 | 第18-19页 |
二 计划经济时期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 | 第19-25页 |
(一) 激励主体的职能 | 第20-21页 |
(二) 激励手段的局限性 | 第21-22页 |
(三) 激励对象的行为特征 | 第22-24页 |
(四) 经济转型期的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 | 第24-25页 |
三 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 | 第25-35页 |
(一) 激励企业经营者的主体不明 | 第25-27页 |
(二) 激励手段的有效性不足 | 第27-32页 |
1、 经济激励手段在运用中的难题 | 第28-31页 |
2、 传统非经济激励手段的延伸 | 第31-32页 |
(三) 激励对象的现状及行为特征 | 第32-35页 |
1、 国有企业经营者队伍建设取得的成绩 | 第32-33页 |
2、 国有企业经营者队伍建设中的问题 | 第33-35页 |
3、 激励对象的行为特征 | 第35页 |
四 建立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的依据 | 第35-46页 |
(一) 经济机制的设计理论 | 第36-38页 |
(二) 市场的激励作用 | 第38-41页 |
1、 市场的一般激励作用 | 第38-39页 |
2、 市场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 | 第39-41页 |
(三) 企业家才能的市场化配置 | 第41-42页 |
(四) 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需求的调查 | 第42-46页 |
五 建立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的途径 | 第46-64页 |
(一)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| 第46-49页 |
1、 国家控股公司的运作机制与激励相容 | 第47-48页 |
2、 政府职能转变与激励相容 | 第48-49页 |
(二) 建立企业经营者的市场选择制度 | 第49-52页 |
1、 建立和健全我国的产权市场 | 第50-51页 |
2、 建立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市场选择制度 | 第51-52页 |
(三) 建立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机制 | 第52-58页 |
1、 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经济激励 | 第53-57页 |
2、 国有企业经营者非经济激励机制 | 第57-58页 |
(四) 建立高素质的国有企业经营者队伍 | 第58-64页 |
1、 完善培训机制 | 第58-59页 |
2、 为具有企业家才能的企业经营者提供机会 | 第59页 |
3、 培养职业化的企业家 | 第59-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