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 | 第1-11页 |
第一部分 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| 第11-35页 |
一、 世界钢铁工业发展趋势 | 第11-15页 |
1、 钢铁行业发展前途 | 第11页 |
2、 世界钢铁工业发展趋势 | 第11-14页 |
3、 世界钢材市场需求走势 | 第14-15页 |
二、 国内特殊钢行业现状及特殊钢产品市场预测分析 | 第15-31页 |
1、 中国特钢行业基本情况 | 第15-18页 |
2、 国内特钢市场分析 | 第18-30页 |
(1) 国内特钢市场需求特点 | 第18-19页 |
(2) 目前国内特钢市场需求 | 第19-21页 |
(3) 目前国内关键产业急需的特殊钢材品种 | 第21-22页 |
(4) 全国特殊钢进口情况分析 | 第22-24页 |
(5) 全国2000年及2005年特钢市场需求预测 | 第24-30页 |
3、 中国特钢工业综合评价 | 第30-31页 |
三、 加入WTO对我国钢铁工业的影响分析 | 第31-33页 |
1、 加入WTO对我国钢铁企业生产的影响 | 第31页 |
2、 加入WTO对我国钢材进口的影响 | 第31-32页 |
3、 加入WTO对国内钢材市场的影响 | 第32页 |
4、 加入WTO对国内特钢待业的影响 | 第32-33页 |
四、 政治、经济形势影响 | 第33-35页 |
1、 国际政治、经济形势影响 | 第33-34页 |
2、 国内政治、经济形势影响 | 第34-35页 |
第二部分 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| 第35-43页 |
一、 企业概况及历史 | 第35-36页 |
1、 大钢发展的历史沿革 | 第35-36页 |
2、 大钢目前概况 | 第36页 |
二、 大钢主要生产产品 | 第36-38页 |
三、 大钢产品的主要市场 | 第38页 |
四、 大钢现有生产设备水平 | 第38-39页 |
五、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及主要原、燃料 | 第39-41页 |
1、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| 第39-40页 |
2、 1999年主要原材料、能源消耗 | 第40-41页 |
六、 职工队伍状况 | 第41-42页 |
七、 企业管理机制 | 第42-43页 |
第三部分 企业战略设计 | 第43-55页 |
一、 大钢以往战略评价 | 第43-47页 |
1、 “龙尾促龙头”战略产生的背景及依据 | 第44-45页 |
2、 战略实施效果 | 第45-46页 |
3、 以往战略评价分析 | 第46-47页 |
二、 大钢的SWOT分析 | 第47-51页 |
1、 大钢所面临的机会和威胁 | 第47-49页 |
2、 大钢的优势和劣势 | 第49-51页 |
大钢的优势 | 第49-50页 |
(1) 历史悠久 | 第49页 |
(2) 品牌优势 | 第49-50页 |
(3) 产品结构优势 | 第50页 |
(4) 机制优势 | 第50页 |
(5) 地缘优势 | 第50页 |
大钢的劣势 | 第50-51页 |
(1) 工艺装备落后生产规模小 | 第50页 |
(2) 生产效率低、成本高 | 第50-51页 |
(3) 产品质量低,专业化水平低 | 第51页 |
(4) 管理机制适应不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的需要 | 第51页 |
(5) 职工队伍结构不合理 | 第51页 |
三、 大钢发展战略设计 | 第51-55页 |
1、 制定大钢发展战略基本思路 | 第51-53页 |
2、 战略指导思想 | 第53页 |
3、 战略目标 | 第53页 |
4、 基本战略方案 | 第53-55页 |
(1) 四大发展 | 第53-54页 |
(2) 四大创新 | 第54-55页 |
第四部分 企业发展战略实施 | 第55-65页 |
一、 彻底调整产品结构 | 第55页 |
二、 建成现代化专业生产线 | 第55-59页 |
三、 全面推行现代化管理模式 | 第59-61页 |
1、 建立计算机管理网络 | 第59-60页 |
2、 建立现代化产供销体系 | 第60页 |
3、 建立现代化的成本控制体系 | 第60页 |
4、 建立现代人事机制分配机制 | 第60-61页 |
5、 建立现代企业文化 | 第61页 |
四、 建立现代企业机制,实施质量型低成本发展 | 第61-65页 |
1、 建立真正的集团运作模式 | 第61-62页 |
2、 内扩、外引、上联、下延,实施低成本扩张 | 第62-65页 |
结束语 | 第65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