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序章 | 第1-13页 |
| 1、选题意识 | 第10-11页 |
| 2、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
| 3、基本内容 | 第12-13页 |
| 第1章 西方企业兼并:从企业制度演化角度的透视 | 第13-34页 |
| ·企业兼并与兼并度 | 第13-18页 |
| ·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时代:间断兼并 | 第18-20页 |
| ·股份公司时代:持续兼并 | 第20-25页 |
| ·企业制度并存结构与兼并极化 | 第25-30页 |
| 小结 | 第30-34页 |
| 第2章 企业兼并理论:回顾与简评 | 第34-52页 |
| ·马克思:资本集中理论 | 第34-38页 |
| ·西方学者:从垄断理论到交易成本经济学 | 第38-43页 |
| ·中国学者:对近年企业兼并的理论思考 | 第43-49页 |
| 小结 | 第49-52页 |
| 第3章 企业兼并动机:多层次分析 | 第52-66页 |
| ·企业兼动机一般(Ⅰ):利润 | 第52-53页 |
| ·企业兼并动机一般(Ⅱ):主导者利益 | 第53-58页 |
| ·企业兼并动机特殊(Ⅰ):节约发展费用 | 第58-61页 |
| ·企业兼并动机特殊(Ⅱ):时间价值和控制权效应 | 第61-63页 |
| 小结 | 第63-66页 |
| 第4章 企业兼并与兼并替代的机制比较与分析 | 第66-88页 |
| ·美国的兼并竞争:退出机制 | 第66-72页 |
| ·日本的兼并替代:抵押机制 | 第72-77页 |
| ·机制功能比较与变化趋势分析 | 第77-85页 |
| 小结 | 第85-88页 |
| 第5章 企业兼并中的政府行为:制度供给 | 第88-106页 |
| ·理论演进与政策变动 | 第88-93页 |
| ·美、日、韩三国的兼并政策考察 | 第93-99页 |
| ·比较及其启示:“追赶效应”与产业组织成长的“捷径现象” | 第99-106页 |
| 第6章 中国转轨经济时期的国有企业兼并:地方政府驱动 | 第106-119页 |
| ·地方政府驱动型兼并:涵义.特征及其正负效应 | 第106-111页 |
| ·地方政府驱动型兼并产生的历史背景 | 第111-115页 |
| ·地方政府驱动型兼并发生的产权基础 | 第115-117页 |
| 小结 | 第117-119页 |
| 第7章 中国国有企业兼并前瞻:由政府驱动走向市场驱动 | 第119-143页 |
| ·市场驱动的特征:现代企业兼并研究之启示 | 第119-125页 |
| ·渐进之路:市场驱动的条件创造 | 第125-132页 |
| ·促进兼并:政府行为的主要取向 | 第132-141页 |
| ·结语:企业兼并市场化、网络化与国际化 | 第141-143页 |
| 主要参考文献 | 第143-144页 |